阻燃防火材料-网上贸易平台 | | WAP浏览
服务热线:4006555305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纺织业质量监管的多面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02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浏览次数:978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经过多年积淀的服装品牌,往往因为小小的质量问题折戟沉沙。如何解决此问题,专家给出六个途径。

一些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积淀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但因质量问题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栽倒在“小小的”质量安全事件面前。质量管理是纺织品服装品牌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品牌竞争力最重要的内容。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类消费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企业面临的质量挑战越来越多。

尤其是近年来,纺织服装业质量问题事件屡见报端,如何建立企业、行业和流通领域的质量有效监管体系,稳步提升中国纺织品服装的整体质量水平,是行业今后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一些品牌企业饱受质量问题困扰的背后,纺织行业应该重点思考的是,行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漏洞和质量监管的有效性问题。

有效质量监管何处体现?

一、发展趋势:

质量监管网络化

质量监管的趋前化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近年来中国品牌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降低质量风险,将检测推向产业链上游,客观上推动了行业质量管理趋前化发展。将质量保证体系向上游延伸,是提高行业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避免质量风险的首选方案。

管理网络化是未来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管的发展趋势,质量追溯制度将使假冒和劣质产品无处藏身,优质产品得到保护。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对商品质量进行监管是行业质量管理发展方向。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小,商家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发展机会,客观上是监管市场化发挥的作用。

■服装质量问题的频发,使这一问题成为行业与社会关注的焦点,纺织企业对此也着力颇多。

如何提高质量监管效率?

建立新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纺织服装产业在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主要内容涉及到政府监管、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的企业责任、利用网络手段加强行业自律和对产品进行低碳排放评估和低碳标签认证等手段。这些也是提高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的手段。

二、问题凸显:

现存检测体系待完善

以前,我们认识的质量保证办法就是通过检测来判定,但检测标准都是破坏性试验,一件服装经过国家标准检测后,服装支离破碎,已经完全不能服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内每年用于检测而损失掉的服装价值高达20亿~30亿人民币。

一个款式的服装,一般是由多个供应商和多个厂家完成的,一批服装也是由多种面料和辅料构成,同一颜色的面料也许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因此仅仅通过抽检,实际无法全面判定整批服装的质量。遗憾的是,国内现行的纺织质量监管体系仍以抽查和罚款威胁为主要手段,没有从源头解决问题。近期国内出现的一些质量事件足以证明现行检测监管的局限性,现行国家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完善和变革。

说服力与公信力。纺织品服装的质量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每件服装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测,相信大部分服装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但现行的质量监管体系主要通过抽查检测来进行,抽查人员一般专门选择容易出现问题的服装进行检测,钻标准的空子,一些特定的染料和面料的色牢度很难达到国家标准。所以这样的抽查检测是否具有说服力值得推敲。

再者,检测的代表性还应是第三方测试报告,国家执法部门参与检测的目的有时会被不法人员用来谋取利益。一些地方质检部门为了获取部门利益,以检测结果来要挟企业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产生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

尺度与可信度。检测结果对服装质量的判定有时也是不可信的,通过标准检测的服装不一定就没有问题,这是标准设定的尺度问题。相反,检测结果有问题的服装不一定质量不好,有一些表面上质量不合格,但实际质量好于标准。

比如,成分标注中没有弹力纤维,抽查出含有弹力纤维被判定不合格,企业喊冤。国家标准方法在设定时虽然逼近服用环境,但面对千差万别的个性化服用条件,产生质量问题和投诉也是正常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只在意直观感受:服装是否粘色,是否起毛,以后尺寸是否变化等。

标准的尺度近来还受到低碳经济的挑战。如果将纯棉深色的水洗牢度降低0.5~1.0度,可以减少20%的漂洗用水,有些产品消费者购买后先洗一次就可以达到4~5级水洗牢度,降低的标准尺度对环境是有利的。

标准阻力与创新驱动力。质量是创新的驱动力,而创新反过来受到质量和标准的制约和挑战。创新产品因质量标准被拒之门外的例子,在现行的质量监管体系下有很多。

例如,2009年在北京商场质量抽查中,有一件用植物染料染制的真丝绸服装被工商局抽查,检测产品质量不合格,被强制下架。企业找到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心对其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复测,结果还是不合格,企业最终接受罚款了事。这件事对企业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其实这件服装是非常好的,既环保又富有创新,但却被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扼杀了。

单一判定与多次检测。目前的质量监管体系不可避免地导致重复检测的困境。但可惜的是,过程多次检测与最终的单一判定之间是相互割裂的,许多有效信息没有共享,造成多次检测的高成本低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在未来纺织品服装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将逐步发生变化,由单一的结果判定向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多次判定发展。未来的纺织品服装质量将不仅仅依靠检验单一判定,更依靠产业链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把握。建立检测网络注册制度,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共享检测结果,从而大大减少重复检测,降低成本。

一件纯棉服装到消费者手中已经经过了很多次检测和检验,但很多是重复的检测。如果将出厂的布料进行全套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存储到网上数据库供下游下载将会大大降低企业检测支出。(见表2)

三、内涵拓展:

质量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

纺织品服装的质量过去一直与性能相关联,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类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质量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质量要素不仅仅反映纺织品服装物理化学性能的好坏,还体现消费者对功能性的要求,对安全性的担忧,以及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考虑。因此,质量不仅包含内在的技术因素,还包含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等因素。

四、宏观手段:

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

以品牌服装为主体的供应链各个环节质量保证体系的层层建立和优化,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国际上,品牌服装的质量掌控能力非常强,许多品牌服装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而且还通过在品牌服装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协助供应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最终延伸到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因此,品牌服装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已经涉及到各个层级供应商的生产和贸易。

某一个品牌被曝光有质量问题,不能够说明这个品牌的质量完全不可信。仅仅通过一个偶然事件来判断该品牌质量的好坏是不科学的。因为一个偶然事件不能代表其他品牌就没有此类问题,问题是没有采用统一抽查进行对比。

我们认为,不宜过分夸大或对品牌质量的抽查结果心存侥幸,以防止以偏概全。某些质量事件表面上看是质量问题,但实质是技术问题、社会问题和态度问题。片面地批评国外品牌出现质量问题,却没有留意在集贸市场上存在的大量服装的质量问题可能更加严重。

五、思想转变:

企业与社会责任的辩证观

社会责任是每一个消费者和生产商的共同责任。社会责任的履行,目的是让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劳动者的尊重,对环境的保护,还体现了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曾经用一句经典的话来描述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的企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好理解,但社会的企业责任就不太容易理解。以前很多地方技术监督部门在质量监管过程中曝光质量问题,一部分企业因此倒下。实际上,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被曝光的企业很多是好企业,因为一个偶然事件扳倒一个企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是否值得?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研究质量问题,还要研究社会责任对质量的定位和影响。质量不仅对价格有影响,也对社会责任有贡献。中国现阶段要解决的不是杜绝“不合格产品”,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提升整体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关注产品的低碳和环保评估。这样的质量观应该成为全体质量管理者的共识。

六、解决方案:

建立供应商注册系统

供应商注册制度最早在欧洲提出来,即所谓的REACH法规。核心思想是纺织品使用的化学品均经过注册,从而避免含有毒有害化学品。但这一看似合理的法规却给进口国带来壁垒,使进入门坎提高,供应商的成本提高,客观上制造了非关税壁垒。

供应商注册制度是未来质量保证体系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网络时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表现。供应商注册制度贯穿整个产业链,可以最大程度地透视全过程,避免不法商家进入供应链,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风险。

国家纺织面料馆的实践就是秉承这个原则(见表3及图1),将流行面料进行注册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使下游用户随时查阅面料的检测报告,了解产品信息,减少重复检测,避免质量问题。

可以预见,供应商注册制度将成为今后纺织服装供应链质量监控最有效的手段,是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运行成功对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以及推行电子商务具有重要意义。

七、绿色环保:

纺织品低碳排放评估

中国纺织的碳排放总量大,但碳效率很低。纺织品服装低碳标签认证是近年来行业研究重要课题。因为低碳涉及到的节能减排工艺问题,反映到产品上就复杂了。目前还没有出台公认的标准对纺织品服装的碳排放进行检测或认定。碳排放的计算是可以实现的,但应用到具体的产品中时,影响因子又多起来。比如,一件免烫的服装,由于免烫整理增加了碳排放,但在使用过程中又节省了能源。因此,碳排放还取决于消费方式。

国际上已经出现碳标签和碳关税,中国近几年刚刚开始研究碳排放的计算和对行业的影响。中国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已经受到能源的制约,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将节能减排指标计入产品质量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纺织品服装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有绝对计算法和相对计算法。绝对计算法就是计算每一件纺织品服装的碳排放和多少吨标准煤。绝对碳排放是无法通过检测来实现测试的;相对碳排对比法是假设纺织染整阶段为统一值时,每增加一个工艺相应增加对应参数的方法。相对碳排对比法结果没有绝对计算法准确,但可以通过对工艺的判定和检测完成碳排放比较和评价。

对纺织品服装的碳排放评估,可以影响产品开发和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助力行业走节能减排的道路,对于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做好质量监管何处入手?

构建新型纺织品服装质量保证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行业和国家监管部门的配合。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参考。

1、途径一:

检测标准多元化

缺乏质量的创新是短命的,因此标准多元化是保持产品创新动力的根本,也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彰显个性,整体提升质量的有效手段。

纺织品服装标准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推行标准多元化,尤其是对应新产品,应与产品标准要求相对应,可以接受企业标准和品牌标准,但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GB18401-2010的基本要求。鼓励企业建立标准,扩大品牌标准,国家标准主要针对有毒有害物质和低碳方面的制约。这样有利于产品多样化和多层次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以及不同购买能力的需求。

2、途径二:

检测市场放开化

有人说中国检测市场混乱,混乱在什么地方,主要混乱在检测没有放开上。

目前国外检测机构在国内处于绝对优势,国内检测机构技术监督局处于强势地位。第三方检测在夹缝中挣扎,经常遭受行政垄断的打压。应尽快放开检测市场,让市场选择检测机构,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高国内检测机构的效率和权威性。

3、途径三:

行业自律透明化

行业自律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行业自律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行业产品注册体系,需要政府扶持。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支出,由行业协会建立分门别类的产品注册网站,对产品进行登记注册,使下游用户可以追溯和查询纺织品服装的各种原料产品信息和质量检测报告。真正做到产品出厂、身份认定的效果,实现行业自律。

产品注册制度普及后,会迫使企业生产更加透明,更加严格约束企业行为,真正实现产品质量整体提升。

4、途径四:

行业监管高效化

品牌企业的质量问题在监管过程中要慎用媒体手段。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首先应该交由行业协会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研究和交流。其实,很多质量问题是可以解决和避免的。把质量问题全部强加给品牌企业是不公平的。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一些过去被忽视的化学助剂今天被曝光,好像天下大乱。其实,这种化学物质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没有那么严重。但被媒体炒作后就变成大问题,企业面临巨大的名誉损失。

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主要应该研究如何避免质量事件,而不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处罚。已经处罚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质量事件?因此应该反省现行国家监管的有效性,只有让监管深入到产业链的全流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

5、途径五:

产品认证普遍化

产品认证标志是消费者辨别产品质量、功能和低碳的有力手段,应该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产品认证可以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提供一份参考。

近年来一些商家利用新概念推产品,如木纤维实际是木浆粘胶,竹碳纤维实际是竹浆粘胶,超仿棉纤维实际是改性涤纶,大豆蛋白纤维实际是改性维纶等。这些宣传有时夸大了产品性能容易误导消费者,规范的产品认证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

低碳标签认证可以让环保主义者理性选择消费,间接影响产业的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是生产者提高产品档次,突出产品特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推出了系列产品功能认证,正在着手研究制定低碳标志认证。这对于行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将成为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行业自律的重要一环。

6、途径六:

产业集群品牌化

提高产业集群的产品质量和创新是今后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2009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帮助虎门建立了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全面提升虎门制造的档次和水平,提高区域品牌的影响力。由于中国纺织产业集群GDP总量占全国的80%以上,所以产业集群“小范围”的质量水平提高了,对中国纺织行业质量总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纺织品服装的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产业链全部环节,整体提升质量水平需要企业、行业和国家质量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企业诚信守法,行业自律监督,国家有效监管才能建立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检测中心的一个定位是裁判员,出现纠纷时提供公正报告,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管,防止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维护遵纪守法企业的利益。监管的目的应有利于推动中国纺织品服装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品牌企业的质量管理在产业链中至关重要,是整合产业链质量的最后环节,通过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优化,把质量问题解决在产业链内部。

低碳经济对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影响不可小觑,低碳标志认证将对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和创新、产业节能减排,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观念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防火资源网>赞同其观点,<防火资源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旧版本 | 闽ICP备09009213号
©2019-2021 FIRET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09213号-1在线客服 点击QQ交谈/留言 点击QQ交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