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传统出口目的地欧美市场的衰退,而国内对木塑复合材料的需求却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快速攀升,所以我国木塑复合材料生产企业日益将重心转向了国内市场。
行业管理者们在10月21日-22日在湖北黄石召开的中国第五届国际塑木高峰论坛表示,虽然本地市场欣欣向荣,但似乎有太多人都抱持着同样的想法。以为近年来木塑生产商大建工厂,本国的产能过剩日趋严重。
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官员敦促业内企业不要把目光只盯着传统的装饰板和建材应用领域,而应扩大视野,寻找更有盈利潜能的新市场。
“如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而加入到木塑生产队伍的企业却日益增多。” 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下属塑木专委会会长林东亮如是说。
同时也是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美新塑木型材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东亮表示:“现阶段,各企业都在打价格战。”
他们认为,要走出低谷,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加强研发以开拓新的市场,比如用木塑材料和其他天然纤维-塑料复合材料混合制成的汽车零部件。
多伦多大学生物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加工中心负责人Mohini Sain说,当下,欧洲、北美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使用以木材、稻草、稻米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塑料零部件,以此减轻车重和降低汽车材料产生的碳足迹。
“欧洲汽车制造商在这方面的投资尤为巨大,欧洲对天然纤维复合塑料的年需求增幅有望达到17%,到2016年将达到800000吨。”Sain表示。
但目前汽车业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还较少,平均每辆车的此类材料重量只有约35磅,而作为汽车业传统材料的钢材的重量达到2000磅。
Sain说,这方面蕴藏着庞大的潜力,而中国企业有望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此打开本国市场。
他特别提到了北美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比如麦格纳国际公司及其开发的直列式压缩成型技术,以及Flexform Technologies LLC公司采用天然纤维-聚丙烯混合材料来生产车门板和其他零部件的技术。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将在汽车减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坚信在未来五年,中国塑木行业的用武之地将从传统的建筑与施工行业转向汽车业。”他说。
林东亮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中国企业正在加大对诸如汽车零部件这类新技术领域的投入。他说:“我们知道此类技术有前景。但问题在于如何让[中国]汽车制造商像西方同行一样认可和信任我们的塑木技术。说服他们需要一段时间。”
同时,塑木行业也需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挖掘诸如塑木家具这类新产品的潜力:“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装饰板这类常规应用;我们必须在其他产品上深挖潜力。”
来自塑协塑木专委会的另一名官员说,中国塑木行业的成功吸引了许多新来者进入市场,进而引发了价格大战。
塑木专委会副会长、总部位于陕西宝鸡的设备生产商秦川未来塑料机械有限公司CEO的WayneSong说道,有不少非塑木类的企业也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增长潜力,纷纷进入市场分一杯羹。
Song说:“我看到有些过去在国内价格最低的企业,现在开始抱怨有其他人出的价比他们更低,在这种价格恶意竞争的干扰下使得市场上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我发现,在中国,只要有人在某方面率先获得了成功,其他人必定会群起效仿之。”
据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本次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今年中国的塑木产能有望突破100万吨。这一数字比2009年翻了一番,当时木塑复合材料分会估计的产能数字为50万吨。
据宋维宁估计,中国的塑木市场将继续保持25%的年增幅,不过,生产商在销售结构上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减少了对美国和欧洲出口的倚重。目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木市场,需求量约为80万吨。
一直以来,中国产的塑木产品有超过70%用于出口。
尽管无法得到精确的数字,宋维宁说,对欧美市场出口所占比例可能减少了25%。他说,但这被中国本国市场和对非西方市场出口的增长抵消了,因此塑木行业从总体来看并未显现出任何衰退。
他说,目前塑木生产商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找到符合要求的员工。“令我感到最头疼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便是人才短缺。”
在亚洲,塑木市场快速增长的不只是中国。
向中国和日本的14家工厂授予技术许可、位于日本东京的WPC Corporation公司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WPC市场正以每年至少10%的幅度快速发展,虽然这些市场的规模较小。
其中规模相对最大的日本市场每年的需求量仅约为36000吨。
Sain说,目前全球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使用最多的是北美市场,每年人均使用量为4磅,其次是欧洲,人均使用量为1磅。他说,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国家每年的人均消费量仅为0.2磅。
在出席会议的数百名中国塑木行业代表中也能看到少数海外同行的身影,其中一些来自欧洲和印度的纸制品生产商的代表在会上说,他们正在考虑在本国建造塑木工厂。
总部位于印度加尔各答的米纸生产商Madhya Bharat Papers Ltd.公司总经理Jaydeep Chitlangia说,相比装饰板,印度市场更能接受诸如门、门框和窗户这类塑木产品。他说,他正在中国物色塑木生产设备。
他说:“眼下印度的住宅建设如火如荼,赋予了[塑木]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