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电绝缘等优异性能,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纤维可以应用在建筑、交通、电子电器、造船、风能、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可作为钢铁、木材的替代品。
据海关统计,2011年1-7月,浙江省出口玻璃纤维25.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9.1%;价值3亿美元,增长22.1%;出口均价每吨1202美元,上涨11.9%。
一、1-7月浙江省玻璃纤维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9成以上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7月,浙江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玻璃纤维25万吨,增加28.4%,占同期全省玻璃纤维出口总量的98.8%;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0.3万吨,减少92.9%,占1.2%。
(二)7月份出口均价创2010年以来新高。除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出口量在3万吨以下,今年其余各月出口量均保持在3万吨以上。7月份,浙江省玻璃纤维出口均价达每吨1271美元,同比上涨14%,环比上涨3.9%,创2008年4月以来新高;当月出口量为3.9万吨,同比减少2.5%,环比增加6.7%。
(三)欧盟和美国是出口前两大目的市场,对东盟、沙特等出口成倍增长。1-7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玻璃纤维5.1万吨,减少35.6%;对美国出口5万吨,增加39%,两者合计占同期全省玻璃纤维出口总量的39.9%。同期,浙江省对东盟出口玻璃纤维2.2万吨,增加1.1倍;对韩国出口1.6万吨,增加43.6%;对沙特出口1.3万吨,增加1.3倍。
(四)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主力军。1-7月,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玻璃纤维21.3万吨,增加9.1%,占同期全省玻璃纤维出口总量的84.2%;私营企业出口3.6万吨,增加7.7%,占14.2%。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下游产业发展相对弱小,行业发展过于倚重出口。我国在2007年就达到了玻纤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产能主要集中在巨石等国内三大企业中,企业集中度较高。但相对于国内现有玻璃纤维产能而言,其下游玻璃纤维制品和玻璃钢产业的发展则过于弱小,且以中小企业和低端产品为主,导致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仍是过于倚重出口。
(二)节能生产技术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虽然国内代铂炉、坩埚拉丝等玻璃纤维生产技术正逐渐被淘汰,转而采用纯氧燃烧和电助熔等技术来降低单位能耗。但此技术国外早已全面应用,并开始用更先进的顶部纯氧燃烧、潜底燃烧溶化和等离子火炬溶化等新技术来代替,节能成效更加明显。据了解,国内企业生产玻璃纤维每吨所需标准煤大约在0.8吨,而国外基本在0.6吨。此外,玻纤行业也是二氧化碳高排放行业,并存在排放污水、废物、废气等危害,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不容小觑。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贸易保护呈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12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玻璃纤维反倾销案最终裁定成立,反倾销税率为13.8%。虽然比之前初裁的43.6%[1]的反倾销税率大幅降低,但仍导致我国玻璃纤维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下降。1-7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玻璃纤维5.1万吨,同比减少35.6%。此外,今年1月份印度和土耳其先后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玻璃纤维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率分别达到18.67%和23.75%。
为此建议:一是要加快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生产技术创新,加大先进生产设备投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二是依靠资本市场,推动收购兼并步伐,为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产能提升建立顺畅的融资渠道和平台;三是在市场开拓方面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四是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加强分析,做好相关准备,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