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这样的波动,只要偏离了长期趋势,偏离幅度越大,偏离时间越长,意味着回复的力量越强,回复的速度越快
杨建龙(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
如果今天看国家统计局的城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家会惊讶的发现,平均有35%的居民支出是用来买车的,买油的支出大概在17%-20%,也就是今天中国的城镇居民拿了一半以上的支出来买车和开车。知道这个数据,大家很容易了解,为什么我们的汽车市场回落之后,我们的经济会回落?
今年估计汽车的产销增长超过10%是一个很高的期望。无独有偶的是,在汽车销售大步回落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回落的态势。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让中国的汽车市场出现回落,还是中国汽车市场回落,成为了中国经济回落的原因?
今年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回落大概3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中估计80%-90%的原因归结于汽车市场的回落。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是一支重要的增长拉动力量,如果住和行的增长速度放慢,消费一定会回落,这是中国今天基本的格局。我们每个月的统计数据都以确定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结论。
那么,反过来也可以看到,当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人们的收入预期变化,还有各方面政策紧缩的时候,我们汽车市场同样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以,从汽车到国民经济,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很难确定谁先谁后、谁主谁次,但是它们两个的同步性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我们理解今天的汽车市场,预测和判断未来的汽车市场,就需要首先对整个国民经济未来的走势做出判断。
三个出乎意外
研究上半年的投资增长有三个意外的地方:
第一是制造业的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都是27%、28%的增速。制造业的投资高增长背后是劳动力上涨的背景,制造企业开始用设备来替代劳动力,而且形成一个新一轮的设备更新高潮。我们在前不久大范围的调查中真切感受到这些企业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涨、因为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而进行的结构调整。
从一般经验来讲,设备投资周期一般是三年甚至更长,所以我们预计这一轮周期的延续,肯定是贯穿2012年始终的,估计这一轮周期的顶值出现在2013年。这种情况就可以保证我们制造业的投资在2013年之前一直保持高位水平。
第二个意外的地方是房地产投资高,出乎我们的意料。它的高不是保障房支撑的,是商品房支撑的,这是房地产投资带来的意外。对房地产投资下一个阶段的走势预测,对商品房投资,我们不因为它上半年处在高位没有受影响就认为它下半年不会受影响。从地产市场的价格、开发商的资金,包括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商品住房的投资增速回落是一个迟早会到来的事情。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对房地产投资丧失信心。因为保障性住房紧随其后,大家算一个简单的账,我们的保障性住房下半年开工面积必须在600万套,大概意味着4亿平米,再加上上半年开工的面积,今年1000万套的保障房,7亿平米的开工在建面积,对中国房地产意味着什么呢?这些开工面积要陆续变为新增供应,今年大概是2亿平米的供应。
我们把这个数字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保障房对整个经济的支撑力量是很强劲的。所以房地产投资增速,我们预计它在商品住房投资回落的背景下,仍然会保持一个良好的水平。
第三个出乎意外的地方是基础设施投资那么低、那么差。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局之年,是很多基础设施投资应该开始发挥推动作用、拉动力量的一年,但是我们没有看到。
在工程机械市场上,在我们的轿车、商用车市场,大家都很意外,好像觉得市场不应该这样。我们整个基础设施投资,上半年投资增速是小于10%的,而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是24%。其实这个低,也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加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加快推进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大家对下一个阶段,我们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应该抱有确定的预期。预计明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应该在20%以上。
由此,我们看到,在整个投资增长保持高位和继续攀升的力量带动下,在我们的消费和进出口都不能够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今年仍然实现9%以上的高速增长,明年应该比今年的增速更高。所以,对四季度触底之后的回升力量何在的问题,我们从投资中找到确定的依据,这就是我们对于明年的经济增长,现在看到的一些非常可能的局面。
触底后回升
有领导说,明年是投资驱动的增长。今年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毋庸置疑,到现在已经动摇不了了,没有谁把投资主导的作用动摇了。明年好像还找不到什么能把投资的地位取代了。有些专家说我们现在结构调整,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投资放下来,让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投资下降。这个理解其实是不准确的。
我们整个结构升级,现在是处在一个很关键的时期,一定是要靠足够的投资才能够结构升级。比方说我们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也就是保证居民正常生存需要让城市职能正常发挥的结构升级的要求,没有投资,可能吗?我们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没有投资,可能吗?所以,在整个结构调整真正显现成果之前,一定得有足够的投资,你的结构调整才能够变为现实。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够让大家对四季度触底之后的回升进程有一个确定的预期和判断的支撑。我们在数量的测算中对此开始有越来越确定的认识。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回到汽车市场,上述投资最终都会逐步转化为汽车市场增长的动力,并会得到逐步释放。我们现在汽车市场的低速增长,其实正在给我们新一轮快速增长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过去几轮汽车市场发展的风言风语,03年底04年,内陆汽车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的拐点到了;到了07年、08年,变化的时候,又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拐点到来了;这一轮汽车市场出现问题,又说我们的限购等等,让汽车工业长期处在一个低增长的状态。
大家注意到,每一轮汽车市场出现波动低谷的时候,很多人把短期的波动认为是长期的拐点,尽管它的说法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每一轮都有共同的愿望,觉得中国汽车工业好像长不上去了。
对这样的观点,我想说的是什么?我们认识汽车市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汽车市场是由长期的趋势性力量和短期的周期性力量这两股力量决定的。长期的趋势性力量是由中国的收入增长、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结构、汽车消费偏好来决定,现在的趋势是上行的。
短期这样的波动,只要偏离了长期趋势,偏离幅度越大,偏离时间越长,意味着回复的力量越强,回复的速度越快。我们处在周期的底部,我们觉得是一件好事,预示着正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意味着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春天在等待着我们。
政策三阶段
大家注意到中国是一个政策对经济运行态势影响非常直接和有力的国家。中国宏观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的政策经常采取大力度的调控政策,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都可以转化为宏观调控政策,比方说我们可以用房地产的限购作为紧缩政策的一部分,可以把汽车市场的限购作为调控消费的一部分等等,不管对与不对、好与不好,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事实。这个政策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先导因素。
观察历史可以看到,从政策酝酿到影响经济运行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之为政策心态的变化阶段;第二是政策轨迹的变化阶段;第三个是实体经济的变化阶段。
在第一个变化阶段当中,我们经常关注到很多的专家、很多的机构、很多的舆论开始对经济生活中一些不理想的状况进行分析、进行批评,同时提出各种各样的改进措施。比如觉得经济有紧缩的趋势,我们就希望政策有扩张的愿望;比方说感觉到有过热的压力,我们就希望政策能够收紧一些。
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政策心态发生变化的阶段。它的最终结果会使对形势的判断慢慢达成一致,会使这个政策在我们专家、企业、领导者之间逐步达成一个共识,于是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实际的政策调整阶段。
实际的政策调整往往是延续很长时间、涉及很多方面的,比如这一轮的调整,从第一次的加息到第六次的加息,乃至今后还有的加息,蔓延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存款准备金不断的上调,已经调到21.5%,据说还要上调。
实际的政策变化必然对实体经济的变化产生影响,这就是第三个经济增长变化阶段,我们的增长速度在回落,我们的物价也开始高位见底等等。
描述这三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判断今天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帮助我们判断下一个阶段是会是什么样的走势。
紧缩会放缓
从未来的趋势看,物价的高点在7月份和8月份,在这两个高点出现之前,过去的紧缩政策是很难轻易放松的,因为即使预期到要回落,但还没有回落,所以紧缩政策的压力仍然存在。过去这一轮的紧缩在后面这一个月还有再次紧缩的,也就是说这一次是紧缩的最后一跳了。
这种紧缩政策的延续,要到三季度末、四季度,政策轨迹才会出现积极的变化。所以,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二个拐点的出现,政策轨迹的拐点,应该是在三季度末或者四季度。政策拐点出现之后,大家有时候要对它可能的形态做出预判,这一轮的政策调整,大家不要指望方向性的变化。
我们前一段时间指望加息,政策调整后指望减息,这是不可能的;前一段时间存款储备金率上调,这次会不会下调?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谓的政策轨迹的变化,仅仅是紧缩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发生了变化。
猜测一下,大概的可能性是我们已经几次加息,跟着7月份物价的上调,可能还有最后一次加息,加息完以后,CPI、PPI也回落了,我们不加息了,进入加息的观察期。存款储备金率21.5%,再提到22%,然后我再不提了,放在那个地方,维持一段时间。
我们所说的政策轨迹的变化,是前期紧缩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忽然放缓、放慢,甚至暂时停歇的一个判断,但是这个对在紧缩政策高压之下的中国市场已经是很大的利好。这样的形势会迅速在资本市场看到它的反映,会迅速表现它对经济增长预期的影响。
三驾马车不走了
从实体经济增长的拐点来看,我们预计还将延续滞后,估计从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轨迹来看,它的拐点应该在2011年四季度,6月份和7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小幅反弹,不说明任何问题,仅仅是基数原因。
7月份由于基数原因,工业增加值仍然会有一个相对高的数字表现,8月份整个基数的影响会有一个负面的体现,导致工业增加值从15%的增长水平回落到14%、13%,最低可以回落到12.5%的水平。
对这样一个回落,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回落进程并没有因为6、7月份的变化就发生改变,这是第一个重要的判断。
第二个重要判断,即使回落,我们预计回落的最低点,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大概是在12.6%-12.7%,我们测算的GDP增速,全年必定在9.4%以上。所以,我们不用担心硬着陆。
我们9.4%的增长速度对中国经济来说确实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后整个经济触底的过程中,会陆续看到三个转折,第一个转折已经发生,就是政策心态的变化,我们期待第二个政策的到来,就是政策轨迹的变化;同时开始展望第三个拐点,就是实体经济增长,在四季度触底后回升。
对四季度的触底大家是没有争议的,大家最没有信心的,四季度落到底以后能起来吗?起来后靠什么呢?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靠的是住、行,但是住、行需求已经被限制,等于是从源头上被限制了,这股拉动力量不存在了,我们的消费需求今年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涨不起来,动不起来,三驾马车不走了,没有那么大动力了。
我们看出口,今年出口方向在去年已经看到了,不仅仅和欧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有关系,而且和我们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也有关系。所以,今年的回落也许只是一个开始,明年、后年我们将面临更严重的出口不利局面。
三驾马车和出口都指望不上,我们指望什么呢?只能指望投资。如果投资再不能够给我们发挥支撑力量,就很难说了,明年经济增长靠什么?我们还一抹黑,没有结论。但是投资也确实给我们一个比较肯定的答复。
通胀会回落
我们先看第一个阶段,政策心态的变化阶段。政策心态的变化,并不是根据实体的经济指标来进行的,而是根据我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做出的判断,比如预期到经济有通胀的压力、过热的压力,所以在它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对不希望出现的事情进行防备的心理和对政策的调整,就已经进入了预热期和讨论期。
注意看,我们的通货膨胀从去年到现在持续攀高,6月份的CPI出现了6.4%的高位,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如果我们把导致物价上涨的猪肉等等因素详细分解,你会看到物价在7月份还会再创新高,我们预计CPI在6.45%到6.5%的水平,但是在这个高位出现之后,从8月份开始,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CPI将持续回落。
为什么我敢这么肯定呢?从7月份到12月份,我们的翘尾因素将从4%点多的水平回落到零的水平。新增的涨价因素,如果让我们的CPI保持一个同样的高位不上不下,必须把这4个百分点的回落给填满。我们的新增长因素有哪几股力量把4个百分点填满?如果要填满的话,猪肉价格可不是现在一公斤40块钱,可能涨到一公斤100块钱,那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把目前物价影响中的主要因素做了各种极端的情景分析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这些情景发生,我们的CPI在7月份高点出现后,一直到年底的持续回落,已经成为一个确定的,很难被改变的趋势,这是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我们观察全球的CPI,从原油到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它的峰值应该在今年的7月份到8月份达到,比我们的CPI略微滞后一个月,但是8月份出现峰值后,7月份CPI的翘尾因素到年底要从6个百分点回落到接近0的水平,同样的原因。我们CPI在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出现回落也是确定无疑的。
目前研究宏观形势关注物价的机构,认为整个中国的通胀,在三季度后期高度回落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通胀一直是我们紧缩政策的前提,如果我们看到两三个月之后通胀顶点回落,随后紧缩政策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开始发生变化。当然,物价还会有回落,还会创新高,但我们会看到拐点,这个拐点的预期促使今天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机构开始对紧缩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进行更为广泛的讨论。
我们觉得因为从政策到实际的经济生活有一段时滞,所以我们不能等到紧缩明显出现后进行调控,我们要提前一段时间,这就是大家开始预期政策有放松趋势的一个背后的根本原因。
这个预期基本上是从6月份就开始形成,等7月份观察到6月份高点数据后受到一点动摇,但很快恢复到政策放松预期的趋势性判断,政策心态变化的第一个阶段就拉开了序幕。
那么,这样的政策心态变化,目前正在慢慢达成广泛的认同和一致,并开始影响到我们方方面面的决策,这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实体政策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