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学周刊》在其最新发表的封面文章中指出,就产值来看,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化学工业体系,特别是“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中国化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为此,众多跨国化工公司正在加快扩大在华业务,巩固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巴斯夫公司作为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化工公司,在中国拥有巨大的产能,未来在华业务还将快速增长。巴斯夫7月初在上海公布的大中华区2010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度大中华区销售额超过58亿欧元,已成为该公司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市场。该公司在2010年年底宣布与中石化扬子石化合资进一步扩大南京扬巴石化产能,总投资约10亿美元,包括一个世界级的过氧化氢制环氧丙烷(HPPO)工厂。另外巴斯夫重庆40万吨/年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去年4月已经破土动工,预计2014年可以投产;南京水处理和造纸化学品生产基地预计2012年第三季度投入运营。
“中国化学品市场规模已接近美国,大多数化学品的消耗量已经超过美国,特别是通用塑料,未来几年中国多数化学品需求还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据总部位于休斯敦的析迈公司烯烃全球业务总监史蒂夫·辛格尔(Steve Zinger)说。
陶氏化学2010年在大中华地区实现销售额40.2亿美元,仅次于在美国销售额,占全集团销售额的近7.5%。陶氏和神华集团在陕西榆林合资100亿美元的煤制化学品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今年3月陶氏与中国山东滨化集团签署协议将合资生产四氯乙烯(PCE)。另外,陶氏电子材料业务部门去年12月份在张家港市破土建设生产印刷电路板等电子材料厂。
赢创集团去年在大中华地区实现销售额约12.3亿欧元,约占赢创工业集团总销售额的9%。该公司在上海的异佛尔酮和异佛尔酮二胺工厂预计2013年投产,上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产能将扩大一倍至3.6万吨/年。
拜耳也正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拜耳材料科技去年12月宣布,计划在上海漕泾增加投资10亿欧元,在漕泾建设20万吨/年聚碳酸酯(PC)生产线,预计2013年投产。拜耳还计划对现有的MDI厂进行脱瓶颈扩能,将产能从35万吨/年扩至50万吨/年,计划在该基地新建一个50万吨/年的MDI工厂。
科聚亚去年6月宣布在中国南通将兴建一个多用途生产厂,将专注于生产石油添加剂和聚氨酯,计划2013年投产。公司计划未来几年每年在中国投资3000万~5000万美元,将涉足包括阻燃剂、有机金属制品、石油添加剂、溴和溴基原料产品。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去年5月宣布,与中国石化达成协议,在天津共同建设一座产能26万吨/年的PC工厂,预计2015年投产。公司预计未来在中国业务将持续以两位数增长。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201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12.49亿欧元,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9%。该公司去年6月宣布将与广西嘉华钛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钛白粉,近日又计划收购中国山东滨州博兴油脂化学品厂。
三菱化学也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巩固市场地位。2010财年三菱化学在中国实现销售额3143亿日元(约合41亿美元),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0%。三菱化学与中石化在北京合资建设的15万吨/年双酚A和6万吨/年PC装置已建成,即将投入运营。
苏威公司今年以34亿欧元对罗地亚进行收购,将提高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量。罗地亚在中国拥有大量业务,包括去年收购的张家港特种表面活性剂厂商——飞翔化工。苏威还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在江苏泰兴市建设1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工厂,计划2013年完成。公司去年6月还宣布计划投资1.2亿欧元在常熟建设一家含氟聚合物厂,2014年投产。
文章同时指出,跨国化工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通胀压力、优秀员工聘用、当地市场变化和发展以及物流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