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况:
1988~1992 武汉钢铁学院 材料学 工学学士
1997~1999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学 工学硕士
1999~2002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学 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2年8月~2004年12月,武钢。
在武钢耐火材料公司历任生产车间任技术员、销售科任销售员、生产计划科计划员。
曾在武钢-维苏威高级陶瓷任技术及应用经理,负责南方地区的销售工作。包括新市场的开拓,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接受客户经理的周报和月报,制定并实施年度销售计划等等。
2005年1月至今,武汉科技大学。
多年从事耐火材料与钢铁反应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五年时间专门从事二项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即:“镁钙系耐火材料组成及其对钢水净化作用的研究”(1999-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批准号:59874018)和“无间隙原子钢与耐火材料反应及其与氧化夹杂的关系”(2002-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宝钢联合资助。批准号:5174041)。在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耐火材料与钢铁反应研究的经验,具备了进行相关研究的理论知识。目前主持武汉科技大学和武钢集团合作项目“钢包渣线低碳镁碳砖、无碳尖晶石砖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湖北省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gO-SiC材料与IF钢的作用及对钢水碳含量的影响”,前一个项目就是为了研制适应低碳钢冶炼所需的耐火材料,研制产品之一在武钢300吨钢包上进行了全套试验,试验结果达到了合同规定要求,即:目标使用寿命≥100次;超低碳钢中增碳≤4ppm(RH结束样至中间包样的比较)炉次的比例不低于80%。
从事研究工作以来已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4篇,申请专利一项。申请者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可以熟练地和国外学者、商人进行语言交流,先后多次担任国外学者和客商来中国考察的英文翻译。良好的英语水平对他的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2001年11月和2007年9月先后赴墨西哥的坎昆和德国的德累斯顿参加了第七届和第十届联合国际耐火材料技术会议。在会议上宣读了两篇论文。
于2002年6月取得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论文题目是:钢水与耐火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钢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