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是钛白粉,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造纸、印刷油墨、日用化工等领域。其生产有两种工艺,硫酸法和氯化法。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因其生产过程环保和产品质量较高,是国际公认的、替代硫酸法的新一代先进技术。目前全球氯化法钛白粉与硫酸法钛白粉的产能比例大约为6∶4。在欧美发达国家,氯化法的比例则更高。美国早在2006年就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家硫酸法钛白粉工厂。中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进钛白粉产业升级,氯化法钛白粉在2005年就列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鼓励类项目。
然而,6年过去了,迄今为止,国内只有一家采用氯化法。
关键技术难掌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锦州钛业公司采用向国外公司技术咨询、国内供应设备的方式,从美国引进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建设我国第一套1.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生产装置。之所以选择采用技术咨询方式引进而不采用全套技术装备引进,主要原因就是其中最关键的氧化技术装备是杜邦的“独门绝技”,对方不予转让。1994年,这套氯化法钛白生产装置建成。由于该项目技术的复杂性,加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不完全,致使该套装置试车过程困难重重。经过多年的技术摸索和攻关,生产工艺难题逐个被破解,锦州钛业终于在2001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套万吨级氯化法钛白粉核心装置——氧化反应器,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经过近20年的努力,才逐步实现了装置的建成投产、达产和连续运行。
但由于采用技术咨询方式引进对技术掌握程度低,目前国产氯化法装置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不足。一是国产氧化反应器运行周期只有3周以上,但与国外氧化反应器长达六七周的运行周期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二是产品质量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钛白粉的粒度和晶型控制上。表现出白度、消色力、遮盖力、耐候性等指标有差距。三是在关键设备的制造上,国内制造质量尚不能与进口设备相比。四是在单体设备产能上与国外尚有差距。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粉分中心主任毕胜认为,氯化法确实是国际上钛白粉工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但这个发展趋势在我国受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特别是在技术水平方面。氯化法工艺流程与硫酸法差别很大,对生产技术和装备材质的要求都非常高,而国内绝大多数钛白粉企业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而且我们并没有自己的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又难以引进。这是氯化法工艺未能在我国推广的重要原因。
国际巨头来搅局
2002年,杜邦公司宣布在我国东营兴建一个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计划于2010年投产。这是杜邦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投资项目。这一消息无疑为重磅炸弹。要知道,目前国内高档钛白粉的市场需求,每年也就20多万吨。杜邦这一个项目意味着,今后将会独霸中国高档钛白粉市场。
但随后人们发现,杜邦东营项目虽然采用先进的氯化法生产,但采用含量为60%左右的钛铁矿为原料,而并不是杜邦的其他工厂运用的含量为80%的钛铁矿。部分专家对其使用低品位原料提出疑问,认为存在环保隐患。因此前杜邦亦曾计划在台湾沿海的彰化县鹿港镇附近设厂,使用同样的工艺和同样的原料,但因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而放弃,所以最终被迫迁址和更换了更高品位的钛铁矿作原料。
锦州钛业高级顾问刘长河是国内研究氯化法工艺的专家,曾经两次参加杜邦东营项目的环境测评,均对此项目表示反对。他表示:“用这种矿生产将消耗更多的氯气,产生更多的有毒废物三氯化铁等,并且含量低的钛铁矿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铀和钍都更多。”
面对环保质疑,杜邦则表示将废物严格灌注到深井之中,是“非常安全的,一万年内的扩散半径不超过三千米,符合美国环保署标准。”
这一项目被原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中国化工业废料处理的示范工程。2007年11月,杜邦公司拿到了原国家环保总局对其在东营钛白粉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但有专家指出,杜邦东营项目选址距离东营市中心13千米,紧邻莱州湾,此项目向北25千米,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黄河由此入海。东营又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油井密布。放射性元素灌入地下,势必会对当地环境带来影响。
目前,该项目虽然通过了环评,但仍未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的核准。国家发改委在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也作了新的规定,只鼓励“二氧化钛含量不小于90%的富钛料(人造金红石、天然金红石、高钛渣)为原料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
杜邦的这一项目终因国内反对声而停滞不前。但国内其他考虑上氯化法的企业却也因这个项目而紧张得止步不前,担心会与这个巨无霸迎头相撞。
近日曾采访杜邦公司,想知道他们对这个项目到底打算上马还是放弃,但杜邦对此问题保持缄默。也许这种局面是杜邦想要的效果:把这个项目当作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中国钛白粉企业头上,以阻止中国发展氯化法钛白粉,保持杜邦在国际高档钛白粉市场的霸主地位。
随着锦州钛业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的成熟,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或准备上马氯化法项目。去年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宣布将建设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年产10万吨。
为什么国内氯化法钛白粉产业没有发展起来?
工艺优劣存争议
根据了解,虽然在国际上已有定论,但在中国业内,到底是硫酸法好还是氯化法好,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一方观点是主张发展氯化法淘汰硫酸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综合部主任葛察忠指出,我国钛白粉产业必须走氯化法道路,才有实力应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淘汰硫酸法而选择氯化法,是这个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原因很简单,硫酸法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和钛精矿等,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相反,氯化法的主要原料是高钛渣和氯气等,被称为清洁工艺,具有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高、规模大、“三废”排放少等诸多优势。
据葛察忠介绍,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发明较早,到1923年,该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进入成长期,世界各国都开始应用硫酸法技术生产锐钛型钛白粉产品。但到1950年,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环保问题开始被关注。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氯化法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90年代末超过了硫酸法,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新建钛白粉厂都首选氯化法。而在中国,近70家钛白粉生产厂家中,采用氯化法生产工艺的企业只有锦州钛业有限公司一家。所以,我国钛白粉行业亟待升级。
另一观点则认为,氯化法对硫酸法并没有完全的替代性。目前欧美国家在造纸、化纤、搪陶瓷、化妆用品等行业对硫酸法生产的锐钛型钛白粉依然保持旺盛的需求,硫酸法钛白粉未来依旧具有广泛的应用途径和市场需求,将会与氯化法钛白粉长期共存。同时,国内的硫酸法并不落后。因为国内企业经过努力,创造出了改良硫酸法。该技术比原硫酸法已有很大改进,如采用酸溶性钛渣代替钛精矿作原料、实现了废酸浓缩循环利用、硫黄制酸余热利用等,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持这种观点的有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原秘书长岳望坤等许多业内专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在环保方面,单纯地说硫酸法污染严重是误解。硫酸法钛白粉的主要污染在于废硫酸,但目前随着废酸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废酸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如四川龙蟒公司,其废酸全部用于磷酸盐的生产。而氯化法产生的氯化渣处理难度大,目前国外很多企业将氯化废渣运到公海深海抛弃,或者填埋在人烟稀少的废弃矿井中,对环境危害更大;在原料方面,目前国内的钛资源岩矿虽然很多,但高品质的砂矿少。要适应氯化法工艺,还需要将钛精矿提炼成高钛渣。这样一来,氯化法的生产流程就不见得短,成本就不见得低了。一份欧盟联合研究中心总署的报告显示:至少在欧洲,氯化法和硫酸法对环境存在不同方面的隐患,并非谁更环保。氯化法能节约能源、减少废水排放,但其废物比硫酸法产生的废物毒性更大。
生意社化工分社分析师杨逊表示,在钛白粉产品类型上,改良硫酸法也有优势。改良硫酸法既可生产高端产品金红石型钛白粉也可生产中低端产品锐钛型钛白粉,而氯化法仅能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虽然也可转化为锐钛型,但是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增加工序,这就增加了额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