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搭载着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已从第三备选区抵达300多海里外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在这里蛟龙号将完成第三次下潜任务。中国大洋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与前两次不同,第三次下潜将瞄准实质性应用,计划获取一些锰结核、海底生物等。
28日,蛟龙号潜水器完成海底作业,顺利下潜至5188米水深。据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介绍,蛟龙号之所以能够下潜此深度,其在技术方面有3个领先优势,比如蛟龙号的动力源是蓄电池,它装备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很强大,可保证水下作业时间。另据介绍,蛟龙号是多种高科技、先进材料的集成:其外壳由直径微小的空心玻璃微珠和环氧树脂制造而成,载人舱采用的是钛合金材料,能承受高压、抗腐蚀且具有弹性;其外层采用了高性能的海洋重防腐涂料。蛟龙号从方案到潜水器,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完成。
据了解,蛟龙号第三次下潜获取的锰结核对在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拓展战略资源的储备总量具有重大意义。在第三次下潜顺利完成后,海试现场指挥部将会根据海况条件择机安排蛟龙号下潜作业试验,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