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扩张后,中国的水泥、玻璃等传统建筑材料产能已居世界首位,甚至有过剩之嫌。但中国的建材制造商依然看好今后10年的市场前景。
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推行节能减排之时,宋志平认为,水泥等建材产品的供给增长将受到限制。他预计未来10年,中国建材行业将从原先的重视规模扩张、增长速度,转向重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效益和技术进步。届时,大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27日,中国建材集团发布的《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中国建材集团的水泥产能已达2亿吨、居全国第一,玻璃产能达到4160万重量箱。该集团旗下的南方水泥公司仅用三年时间,重组140余家水泥小企业,产能从零迅速扩大到1.2亿吨。
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技术进步也增加了中国制造商的底气。中国建材集团提供的消息说,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已解决了碳纤维生产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难题,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碳纤维市场的长期垄断。中国碳纤维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已被扭转。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国防、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被市场看好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27日在北京介绍说,今后10年将是中国建材行业健康发展的黄金10年。他认为,中国建材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将不断优化,低碳建材和新能源材料将引领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大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将不断增强。
支持宋志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主要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市保障房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市场对水泥、玻璃等建材材料的需求将是长期的、刚性的。宋志平所在的中国建材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下的中央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
宋志平作出上述乐观判断之前,中国的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5%、50%,均居世界首位。两者都已出现产能过剩,被列入中国政府重点调控和引导的产能过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