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防火材料-网上贸易平台 | | WAP浏览
服务热线:4006555305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应用前沿 » 建筑材料 » 正文

高层建筑飞速增多 辽宁突破万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7   来源:辽宁日报   浏览次数:1525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伴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近年来在辽宁各城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越长越高”。

伴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近年来在辽宁各城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越长越高”。层出不穷的摩天大楼,成为一道道抢眼的风景线,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城市的现代风貌,涌动着城市的活力。

那么,城市建筑真是越高越好吗?专家如何理性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高楼热”,摩天大楼在带给城市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又蕴藏了哪些隐忧?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敬请关注本报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所展开的调查采访。

城市“长高”的内在动力

客观地讲,高层建筑之所以迅速崛起,既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同时也基于城市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城市取得长足发展后,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在极为有限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的房屋,成为每座城市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陈伯超对记者说:“无论是从土地的稀缺性,还是从最大化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来考虑,未来的城市肯定是要向高处发展的。也就是说,小高层和高层将逐渐替代多层,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城市之所以明显向‘高层时代’发展,更主要的动力还是来源于市场需求。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给城市的运行和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显示,在辽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7167928人,占62.1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578395人,占37.9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898886人,乡村人口减少2536975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7.2个百分点。

城市高层建筑数量快速增长

当你漫步于一座城市中,可能有个感觉会越来越清晰和突出,那就是随着城市的日趋繁华,高楼也越来越多,城市的“个头”一天比一天在蹿高。比如说,筹备买房者常常是在兜转了大半个城市后,所看到的楼盘大多都是高层电梯房,多层住宅在城市繁华地段越来越罕见了。

在多数城市中,高层建筑快速崛起且节节攀高,市民生活和工作之地渐渐移进了高楼内。城市建设进程在加快,高层建筑数量亦在不断刷新。

据我国的相关技术标准,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为2层及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和10层或10层以上的住宅,均定义为高层建筑,高度在100米以上的为超高层建筑。

若按此标准衡量,目前辽宁已有高层建筑8764座,超高层建筑97座;正在建设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分别为3507座和37座。在各市中,沈阳市拥有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最多,现有及在建高层建筑分别为3133座和1013座,现有及在建超高层建筑分别为74座和24座;大连市位居第二,现有及在建高层建筑分别为2805座和526座,现有及在建超高层建筑分别为21座和8座。

即使按美国的摩天大楼标准(152米以上)来算,辽宁的摩天大楼数量也是在明显增长之中。

在我国第一份以摩天大楼数量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中,大连位居“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的第十位;在另一份榜单“中国十大摩天潜力城市排行榜”中,沈阳仅位在广州和天津之后,跻身全国第三。

可见,辽宁高层建筑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辽宁城镇化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49.68%)要高出许多。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相应对住房便有了更多的需求。而高层建筑可以在相同的占地面积容纳更多的居民,因此说,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流行建筑形式。”陈伯超说。

高层建筑不仅可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城市建设土地,缓解当前用地紧张状况,而且还可以丰富城市景观层次,“高楼林立”所表现出的建筑形态,成为城市风景和文化的一种象征,适当建设超高层建筑会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亮点。

高层建筑的利弊之争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高层建筑,多数市民还是表示理解和接受的。在同样大的地块上,盖一座高层建筑可以提供更多的使用面积,综合成本仍低于多层建筑,因此一般来说,高层建筑要更经济一些。

另外,高层建筑的视野更开阔,采光效果更好,噪音和粉尘污染相对也比较少。在沈阳浑南新区上班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办公室在28层,隔窗远眺视野非常开阔。

但是,若从居住舒适性考虑,一些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就更青睐多层建筑了。市民李大爷正准备买房,他表示自己不愿购买高层楼房。他说:“无论怎样,住得太高还是不方便,年龄大了腿脚不好使,担心一旦停电无法乘坐电梯,就只能被困家中了。”

同李大爷一样,部分市民在思想观念上对高层建筑还是有些排斥的,他们中的多数人是对高层建筑在抗震和消防方面存有疑虑。

近年来,国内和国际地震时有发生,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也令人心有余悸。

有关专家向记者解释说,其实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建筑的硬件和配套标准一般情况下也要高于多层住宅,整体抗震性更强,居住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另外,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虽然还是个世界性难题,但也绝非束手无策。省消防总队建审处处长李苗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对于高层建筑,从建设到监管及救援都有专业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手段,大众无需过分担忧。”

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高层建筑中都应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防排烟、应急照明、逃生避难系统、疏散指示标志及消防电梯等固定消防设施,一些超高层建筑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能设有避难层、直升机停机坪等。

依据《消防法》规定,高层建筑应通过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后,才能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

现在辽宁的高层灭火救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引进了先进的灭火设施,高层灭火供水能达到300米。

“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实还没有一种设备可以完全有效地扑灭高层建筑的大火,包括现在的登高云梯车、直升机等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保证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完备、可用,不断提高居民的消防意识,做好防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李苗说。

优先发展小城镇抑制城市盲目“攀高”

国内城市高楼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城市还把建设全国最高甚至亚洲最高、世界最高大厦作为追求的目标。

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陈伯超说:“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楼盖得高就表示城市已经现代化了,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与否的标准有很多,比如投资环境、工业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我认为在这些标准中人居环境应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城市的本质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舞台,建筑只是物质载体,评判一座城市的品质应不在于它的建筑有多高,而在于是否宜居。”

一些与陈伯超持相同观点的专家也呼吁,不能让城市(包括小城镇、农村)盲目求高,城市建设高层建筑要适度、合理,必须将其与城市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周围的人流和环境统筹起来进行综合考量。

那么,又如何使有限的城市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呢?城市发展究竟何去何从?

陈伯超认为,这就涉及到我们当前城市化道路选择的问题了。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飞速发展,许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涌入城市,城市流动人口比重上升。随着城市人口、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大,仅靠城市向外、向高要空间,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当前,我们亟须重新审视城市化问题,不应无限制地扩大和发展大城市,无限度地让城市“长高”,而是应该把更多的力量和资源用到发展小城镇上来,这既能保证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也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防火资源网>赞同其观点,<防火资源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旧版本 | 闽ICP备09009213号
©2019-2021 FIRET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09213号-1在线客服 点击QQ交谈/留言 点击QQ交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