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引导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方向。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原则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
其中,对于新材料,提出要“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从政策的导向上可以看出,化工新材料领域未来的产业政策将向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等细分领域倾斜。除了关注产业政策外,以下几个要素也同样重要:一是技术成熟或取得关键性突破。其中技术来源可以是进口替代,也可以是自主创新技术,核心是能否形成技术优势,构筑竞争壁垒;二是市场需求可见、增长潜力巨大。这主要表现为应用领域广泛,且在可见的期间内可以实现产业化运营,其市场需求一方面可以是替代传统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跟随新产业发展起来的新需求。
综合考量以上几个要素,我们认为,2011年化工新材料亮点主要在:
聚氨酯产业链:中国聚氨酯在建筑保温材料的市场份额不到1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50%。“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类新建建筑将开始推行节能65%的标准。按照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和对现有建筑每年20亿平方米节能改造计算,每年建筑节能需要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约200万吨。因为油价高企、供给略偏紧张等因素,聚氨酯产业链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上游聚氨酯原料。
改性塑料及可降解塑料:塑料改性技术深入几乎所有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改性塑料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汽车、家电、OA、IT、灯饰等。我国改性塑料消费量仅占塑料总消费量的1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未来发展空间广阔。2010年国内改性塑料消费量约在500万吨左右,据预算,到2015年,国内改性塑料消费量有望达到10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8%。降解塑料相关扶持政策有望于下半年陆续出台,规划扶持的对象包含生物基材料、完全降解材料等,扶持手段包括增值税返还、重点项目采购等。该政策会对降解塑料行业上市公司构成利好。
高性能纤维: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下游需求主要在基础建设和建筑工程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汽车复合材料、能源与环保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其中,风电、高铁和汽车、高温气脱硫、军工用复合材料等热点领域。因为技术壁垒较高,碳纤维、芳纶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大量依赖于进口。在这些领域技术取得突破的企业未来估值及业绩将得到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