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春天,中央领导下发了“关于进口四套化纤设备”的文件。进口“四大化纤成套设备”,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说白了,进口的设备全是化纤原料的生产装置,而原料出来之后的聚合和纺丝、以及后处理、废料、废液的回收的成套设备都要靠国内自己生产和配套。
“四大化纤项目”首先是在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开展的。当时,金山石化项目有涤纶、维尼纶、腈纶。由于这个项目进口设备中有年产4.3万吨的聚乙烯醇装置、年产5万吨的丙烯腈装置、丙烯腈的废液处理装置,还有年产2.5万吨的聚酯装置。这些化纤原料产出之后要纺成丝,都要用到相应的配套国产纺织机械设备。
当时金山已有前期建设的几个维尼纶厂,但每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这样就需要11条成套设备,其中,有不少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在维尼纶项目中,除聚合、纺丝和后处理成套工艺设备以外,还包括甲醛等废液回收处理的成套设备。
维尼纶设备生产中也有不少关键技术,要自己去克服。比如改进后的YL162型后溶解机的半圆形封头压制,要请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协作完成;这种远距离的协作又促使我们自己制造了1200吨的压延水压机。制造1200吨水压机也有个曲折的过程,是以锻造为主?还是以压延为主?改来改去,最后选择了以压延为主。
上海石化金山项目中,还有年产2.5万吨聚酯纺成涤纶短丝,承担生产任务的纺织机械企业按时完成了按照当时年产能力为4000吨的涤纶短丝和后处理生产线的配套生产任务。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于1978年5月建成投产。
第二个项目是辽阳化纤厂,该厂有年产聚酯8.7万吨、尼龙66盐4.6万吨的进口设备。当时短丝集中在辽化生产,长丝分散到丹东化纤厂生产。短丝纺丝和后处理仍按单线设备年产7500吨进行配套,长丝纺丝利用VC405型纺丝机,生产任务分别由上海二纺机和邵阳二纺机承担。尼龙66盐的聚合纺丝工艺是从法国隆波力公司进口的,辽化有一部分尼龙66盐的纺丝和后处理能力,多余原料的纺丝和后处理分别由河南平顶山帘子布厂和营口、朝阳化纤厂生产。当时,尼龙66盐的聚合、纺丝和后处理设备的图纸、技术资料由法国提供,VC251型反应器、VC271型聚合器和输送装置、纺丝机和牵伸加捻机等,全部由国内生产配套而成。辽化于1981年9月建成投产。
年产5万吨丙烯腈的配套设备的制造难度更大。由于在此之前,成套腈纶的聚合、纺丝和后处理设备,只为2348工程生产过一条线。值得一提的是聚合装置中有不锈钢过滤器、热交换器、反应器和料仓,这些装置的制造都有不少难度,料仓的传动是由下而上,由伞齿轮传动,1米直径的伞齿轮是铸钢件,机械加工只有冶金部的503厂可以加工,不得不求人家协作而成。这个零件在运输途中,大卡车出了撞车事故,差一点要了我的性命,所以我记忆很深。还有原液输送的曲杆泵,也称蛇形泵,是欧洲的专利技术,泵的锭子、转子全是曲杆蛇形——麻花形,材料是不锈钢和橡胶,不锈钢转子如何在车床上车成蛇形,难度很大,当时因为转子生产不出来影响了建设进度。在钱之光部长的鼓舞下,郑州纺织机械厂经过认真研究,在有实践经验的车工师傅钻研下,依据星球自转与公转原理,自己改成了车床夹具,在普通车床上将蛇形锭子车制而成。不少同行惊喜的说:“天下走八圈,没有见过车床能车弯。”就这样金山石化腈纶原液输送泵形成了配套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