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重工是全球3大造船厂之一,现有职工2万人,年造大型船舶40艘,销售收入约40亿美元。2005年,经过大量的勘探工作和双方沟通洽谈,三星重工决定选址威海市荣成投资建厂。
2003年,世界第三大造船厂韩国三星重工得欧洲及加拿大船公司青睐﹐一口气接获13艘货柜船及七艘油轮造船订单﹐总值11亿美元。若连同本月底落实另外9亿美元订单﹐首季造船订单合共20亿美元﹐已超过集团早前定下全年目标35亿美元一半以上﹐于日韩各大造船厂中独占鳌头。
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 Reederei Claus﹣ Peter Offen船公司率先与三星重工签订合同﹐建造八艘配载八千一百箱货柜船﹐每艘新船造价为七千五百万美元﹐稍后并会将新船租赁予地中海航运。而加拿大 Seaspan航运公司则订造五艘配载四千二百五十箱货柜船﹐每艘造价约四千万美元。
另外﹐共有四家欧洲公司向三星重工订造共七艘油轮﹐其中摩纳哥 Fin Scorpio公司与土耳其 Dunya分别订造两艘及一艘阿芙拉型油输﹐每艘价值三千七百万美元。意大利 Euroceanica公司则订造苏彝士型油轮﹐造价为四千五百万美元﹔希腊 EMM公司继订造两艘大型油轮后又订造超级油轮(VLCC)﹐价值六千五百万美元。所有新船于2005年交付。
三星重工决定学习三星电子公司的质量管理经验,严把造船质量关,在造船质量方面创出“三星”名牌。
为保证质量,三星电子公司要求在其生产的电子产品上必须贴上印有生产人姓名的标签。受此启发,三星重工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也实行了造船质量实名制。如焊接工、油漆工、装修工等均在自己完工的那一部分产品上贴上印有本人姓名的标签。公司将焊接工、油漆工和装修工等工种的个人作业合格率、不合格率分别制成数据统计表,以此激励个人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作业能力,最终确保产品质量。
据韩国造船界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韩国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已接获新船和海洋油气设备订单金额合计达到254.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2005年现代重工接单金额达106.4亿元,其中新船订单82.7亿美元,海洋工程设备订单23.7亿美元,而其年初计划指标仅为54.8亿美元。2005年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接单金额达68亿美元,而年初计划指标为60亿美元。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韩国三大船企2003年接单总计金额为158亿美示,2004年上升至210亿美元。该协会预测,2005年的接单记录在2006年难以突破,因为2006年世界船市的需求将比2005年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