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作为现代综合性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它为海洋开发、水上交通运输、能源运输及国防建设等领域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贸易的增长,船舶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2024年上半年,这一趋势继续延续,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增长动力。
船舶行业近期动态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继续稳步增长。其中,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为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
中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绿色、高附加值、独家技术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新亮点。
多家龙头船企的生产排期已延至2027、2028年,甚至到2030年。例如,沪东中华前三季度已经交付17艘民品船,年内有望实现LNG运输船交付8艘的历史新高;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手持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分析
船舶行业概括
产品:船舶行业的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船舶,如远洋船、近洋船、沿海船、内河船、民用船舶、军用舰艇等。
特点:船舶行业具有高技术壁垒、高资金壁垒等投资特性,产业链结构复杂多样,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船舶设计及船舶配套设备供应,中游的船舶制造,以及下游的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应用领域及租赁、维修等船舶服务环节。
分类:按船体材料可分为钢质船、铁质船、木质船等;按航行区域可分为远洋船、近洋船、沿海船和内河船;按动力装置可分为蒸汽机船、内燃机船、电动船和核动力船等;按用途则可分为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
船舶产业链分析
船舶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如钢材、涂料、油漆等)、船舶设计及船舶配套设备供应,中游的船舶制造(涉及船体建造、设备安装、调试等多个步骤),以及下游的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应用领域及租赁、维修等船舶服务环节。
船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世界造船业的主要市场份额由中韩两国争夺,中国在散货船等船型上占据绝对优势,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韩国的造船企业,如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这些企业在技术、质量和市场份额上与中国企业形成激烈竞争。同时,日本、欧洲等地的造船企业也在特定领域保持竞争力,尤其是在高端船舶和特殊船舶的建造上。
船舶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船舶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环节。企业通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船舶设计,然后通过制造过程将设计转化为实体产品,最后通过销售和服务环节将产品交付给客户并提供后续支持。
船舶行业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中国船舶集团、扬子江船业等是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企业。其中,扬子江船业在净利润上表现突出,连续多年蝉联“最赚钱船厂”称号。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如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也在业绩上表现强劲,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这些重点企业在绿色船舶和高端船舶的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船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过去:近年来,中国造船业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未来:预计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结合外部宏观环境走势,进一步预测到202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超过5400万载重吨,2024-2029年复合增速将在3.8%左右。
过去增长的原因分析
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贸易的增长推动了船舶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造船业在技术、资金及市场方面具备优势,能够承接大量国际订单。
政府对船舶制造业的支持政策也促进了行业的增长。
未来船舶行业趋势分析
绿色化: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船舶将成为未来造船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替代燃料的订单逐渐增多,氨/氢/核等燃料船舶的研发和建造将加速。
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船舶设计、制造和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日韩等国家在造船领域具有较强实力,中国造船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以争夺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船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