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获生产许可
11月29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批量生产制造大型客机的能力,为拉动民航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座级为158至192座,最大航程5555公里,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首架C919飞机预计将于今年12月交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取得生产许可证是C919从设计研制阶段转向批量生产阶段的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C919向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一步,大飞机正式进入批产阶段,且未来商业化、产业化有望全面提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飞机制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显示:
C919对标波音B737和空客A320,是民航主力机型。除了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相关企业外,美国通用电气以及部分境外航空公司亦有意向订购C919.C919已累计获得订单约1060架,按照6.53亿元(0.99亿美元)的目录单价计算,则累计潜在销售额约6921.8亿元(1049.4亿美元)。
国内飞机制造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最新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未来20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喷气客机9284架,价值超万亿美元。其中,支线、单通道(与C919对应)、双通道客机交付数量将分别为958架、6288架、2038架,以单价0.38亿美元、0.99亿美元、3.17亿美元计算,未来20年我国三种机型的市场空间分别为364亿美元、6225亿美元、6460亿美元。到2041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21.1%,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根据中国商飞、空客和波音对未来民航市场的预测,全球民航客机市场空间约为中国市场的5倍。
随着适应期的结束,2023年国内航空客运市场有可能以“清明”或“五一”为分水岭,呈现“前低后高”的持续恢复态势,其中公商务、因私事务等旅客对疫情和防疫政策的适应期更短,是最先向市场释放需求的客群。从区域上看,防疫优化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南经济增长较快地区的航空市场可能恢复相对更快。
而在近日举行的多场线上业绩说明会上,多家国内航司的高管也对未来的航空市场走向做出了预判。
“二十条”总体利好民航业的恢复,从国际航班来看,一方面取消熔断将为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回国检测的简化、防疫标准的优化和隔离时间缩短降低了旅客出行不确定性,有助于需求进一步恢复,同时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控标准优化也减轻了公司保障压力。
南航营销管理委员会主任王震认为,“二十条”最大程度减少管控人员,有利于释放区域人口流动性,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国内旅游市场的流动性,有望促进2023年春季国内市场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