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安新区建设交出5周年“答卷”,到中老铁路即将迎来开通运营一周年,再到近期开工建设的“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建或建成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建设成就惠及民生。在二十大新闻中心先前举行的5场集体采访中,多位省(区、市)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结合各地实际,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自省区市在建设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 北京:坚持“减量发展”理念,减少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概念的超大型城市,并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刻践行了这一发展模式。”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减量发展,首先是发展,只不过在不可再生生产要素的投入上要坚决做减量。比如说,土地是非再生资源。不能为了增长,一味地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
赵磊介绍,北京已实施了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发展不再是“摊大饼”,这几年减少了建设用地达110平方公里。2021年,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比2013年下降了9.5%。另外,商业密度、建筑密度、旅游密度同步下降,首都功能更加突出。
此外,赵磊还强调,北京在生态环境,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宜居建设上扩容量,不仅空气质量、地表水、土壤环境状况持续改善,整个生态环境安全性、清洁性、多样性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 河北:雄安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
2022年是雄安新区“显雏形、出形象”、承接疏解落地见效的关键之年。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介绍,现在雄安新区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推进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雄安高铁站已投入使用,京雄高速等已建成通车。
廉毅敏表示,雄安新区的设立、规划、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坚持规划引领、质量第一,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完成“1+4+26”规划体系,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稳扎稳打推动建设。
此外,雄安新区牢牢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初心,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央企全部都在有序推进,中国中化、中国星网和中国华能等央企总部已启动建设,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已基本建成。
“雄安新区的建设会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规划引领,稳扎稳打。”廉毅敏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河北省将抓住历史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聚集高端高新产业,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 上海:中心城区连片二级旧里改造工作提前收官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期间,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大力实施民心工程。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大力推进“老小旧远”一些难题的解决。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启动了新一轮旧区改造,累计已经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2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到16.5万多户。今年7月下旬,上海市中心城区连片二级旧里改造工作提前收官,为这项持续30年的重点民生实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下一阶段还将提速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持续改善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
二是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通过两张网建设——“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
三是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聚焦“一江一河”,推进公共空间建设。黄浦江沿线45公里、苏州河两岸42公里岸线相继贯通开放。黄浦江沿线建成1200公顷生态绿色开放空间,还有50多处水岸驿站,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一江一河”已经成为今天上海最新的“城市名片”和“会客厅”,昔日的“工业锈带”华丽转身,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 广东:携手港澳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广东坚决贯彻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携手港澳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7年的10.2万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2.6万亿元,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
张虎还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的软硬联通也取得了新进展。硬联通就是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积极推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形成了“1小时生活圈”。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软联通方面,主要是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聚焦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比如对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现在已有1万多家港澳企业通过便利途径实现登记备案,还有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获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 广西:“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将结束无江河通航入海历史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广西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指出,今年8月28日,“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开辟珠江—西江第二个入海航道,也将结束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通航入海的历史,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孙大光介绍,近年来,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贵港港成为珠江水系首个吞吐量达到亿吨的内河港,梧州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过货量已经连续两年突破1.5亿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超过800公里,高速公路超过5000公里,北部湾港开启通航30万吨级巨轮的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这对广西是重大利好。我们将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战略牵引性工程抓紧抓好,持续深入实施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等四大行动,积极促进新通道沿线交通、商贸、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通过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孙大光说。
▌ 云南: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更好赋能区域大开放
还有一个多月,中老铁路就开通运营整整一年。云南省委副书记石玉钢在接受集体采访中介绍,2021年12月3日,“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通车,习近平主席出席通车仪式时强调,要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中老铁路运营以来成效显著,收获超出了预期。累计发送旅客超过750万人次,运送货物869万多吨,其中跨境货物超过158万吨。”
石玉钢表示,近年来,云南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铁路里程达4741公里,16个州(市)有一半通了高铁。云南正在按照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开放的这样一个思路,实施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让黄金大通道更好地赋能云南大开放。
▌ 重庆:互联互通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罗蔺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川渝两地的殷切关怀和期许。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编制7个规划,两省市联合编制13个规划(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了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同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积极谋划推动一大批重要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项目加速开工建设。同时,注重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提速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罗蔺表示,川渝两省市将认真实施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努力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