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海洋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就业创造了广阔空间。
日前,国家自然资源部战略经济司发布一季度海洋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0万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海洋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一季度,海洋新兴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对部分企业的问卷调研显示,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的占比分别为55.9%、53.2%,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占比分别为52.9%、41.9%。
海洋传统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海洋油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8%、15.9%;沿海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8%、2.5%,海洋客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12.9%、增长3.4%;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同比下降34.7%,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2.4%海洋领域融资规模增势良好。12家海洋领域IPO企业完成上市,融资规模99亿元,是上年同期增长67.6%,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5.5%。蓝色100股票指数有所回落,截至3月末,指数较上年末下跌9.9%,同期沪深300下跌14.5%。。
海洋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8%,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20.4%,进口额同比增长9.6%。水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水产品、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和船舶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5.4%、1.9%、下降6.3%。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021年进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印发《“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沿海城市先后印发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为促进涉海相关行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等。
2022年,虽然疫情影响、国际地缘政治紧张等不确定性因素仍在持续,但海洋经济持续恢复和向好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
2021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9万亿元,达9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一、二、三次产业占比为5.0:33.4:61.6,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4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市场潜力逐步释放。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海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显著增长。重点监测的海洋行业中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5.7%,注吊销企业数同比下降5.1%,其中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注吊销企业数同比下降18.1%和1.7%。资本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蓝色100”股票指数涨幅达到30.2%;海洋领域52家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853亿元,同比增长478.6%,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15.0%。
科技创新机制持续深化。沿海地方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纷纷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激发海洋科技力量新活力。同时,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海洋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高度融合。如:山东发起设立海洋共同体基金,重点支持原始创新、海洋成果转化和高端海洋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广东持续提供海洋经济发展年度专项资金3亿元,支持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电子信息、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物、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协同创新和集聚发展。
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国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海上LNG产业链族谱再添重器,国内首艘17.4万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再气化装置顺利交付;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并网发电,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储能”海上风电场建设进入储能交付期;波浪能发电装置“舟山号”“长山号”正在海试。体内植入用超纯度海藻酸钠完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登记备案,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化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海试成功,结束了水下采油树系统依赖进口的历史;海底高压主基站、海底光电复合缆等一批海洋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