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潮汐能发电规模化首先要降成本
当今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攀升、传统能源日趋紧缺,积极探寻和发展海洋能源,不仅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路径,也已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共识。其中,在全球范围内,潮汐能属于海洋能源中技术最成熟、利用规模最大的一种,具有可再生性、清洁性、可预知性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高质量能源。
我国潮汐能发电规模化首先要降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可开发的潮汐发电装机容量达2158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619亿度。但目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先后建设的50座潮汐电站中,只有8个电站正常运行发电。
而制约我国潮汐发电规模化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成本过高。和海上风电不同,潮汐发电受制于地理环境的程度更高。就我国而言,虽然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大陆沿岸和海岛附近海洋能储量丰富、品位高,开发潜力巨大,但潮汐范围较小,质优的潮汐能多存在于突出的海岬或海峡,降低了潮汐能总体的利用率。因此,我国潮汐发电规模化开发利用难度很大,这也是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规模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成本降不下,规模上不去”循环往复,这成了我国潮汐能发电规模化的死循环。有专家指出,要解开这个死循环,最有效的方法是科技创新,一是可以在优质潮汐能存在地区总体可利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位效益,降低单位成本;二是可以降低非优质地区潮汐能的成本,扩大可发展面积。
事实上,此前,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支撑服务体系此前几乎一片空白,产业规划、研发目标、设备标准、试验海域、测试依据缺失。直到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相关方面的重视。
对此,2018年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围绕提高海洋能装备技术成熟度,强化工程示范带动,推进企业作为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强海洋能技术“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海洋能工程化应用。到2020年,实现海洋能装备从“能发电”向“稳定发电”转变,全国总装机规模超过5万千瓦,建设5个以上海岛独立电力系统,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而这,正是我国规模化发展潮汐能发电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