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的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以下简称“《标准》”),迄今已实施一年,家长是否感受到了变化,对孩子的校服安全真正有所了解呢?为此,笔者特意挑选重要部分做详尽解读。
新标准实施后,中国校服或将成为“最安全”童装
此次出台的《标准》,重点内容在于提高安全性能和内在质量,同时出台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除了增加阻燃性能,附件锐利性要求,绳带要求,残留金属针安全性能指标,还在色牢度和物理指标增加了由于夏装的耐光汗色牢度,起毛起球指标;同时在测试标准中对测试指标也大幅提高,包括个别高难度指标如:光照色牢度,耐光汗色牢度,起毛起球等有的甚至超过欧洲标准;
近几年出现的“毒校服”事件,央视“3·15晚会”上屡屡曝光的H&M、ZARA这类快时尚品牌产品不合格事件,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纤维含量的不符合、pH值、色牢度、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超标。就在近日,浙江检验检疫局通报了今年3至5月跨境电商进口儿童服装半数品质不合格 ,标签中说含95%棉的其实全是聚酯纤维。此次高《标准》的出台,特别是湿磨、耐光、起球这3项标准可谓媲美甚至赶超欧洲标准,业内人将《标准》称为“中国校服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标准”,或许不久后,曾被吐槽的中国校服将成为市面上能购买得到的安全标准最高的童装。
校服行业升级中,监管也要靠家长
然而,《标准》仅是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的一部分。它从质量安全的角度划定了中国校服生产制造业的标线,但要真正达到规范校服市场、建立公正透明的校服采购系统、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服饰礼育的境界还有很长一段路,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发挥家长群体的作用。
《意见》中,“家委会”制度被明确提出,其内容如下: 学校应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选用校服的学校要加快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要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信息公开……不断提高校服选用采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此内容即明确赋予了家长对校服征订、采购、选用的参与权和监管权。每一位家长都有权利去质疑自己孩子身上的校服是否符合国家的校服新《标准》以及正规的采购流程。
在供给侧,针对随之而来的校服生产成本增长,上海市教委明确校服采购实施家委会协商制度,听取家委会意见明确校服的收费标准后报告区县主管部门,校服价格不再设定上限。为减轻校服企业的负担,上海市质检院还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校服报验推荐流程,帮助校服生产制造企业平稳“渡关”,打通供需两端,让选择透明化、校服品质化、让广大家长真正行使消费权利。
作为真正关注和渴望改善校园服饰质量的群体,家长应当积极行使的监管权利,参与到校服征订、采购、选用的流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监督校服的安全质量及采购透明度。正如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怀化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所希望的那样,进一步释放家委会的监督力量,建立更加民主、公开、透明的校服选择和评议制度,给孩子美的服饰教育和气质塑造——家长才是真正推动校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EN 1103:服装用纺织品防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