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的烯烃产能持续的增长,但“三烯”单体的进口依存度还是在10%左右,丙烯甚至高达14%。乙烯的几大下游除去环氧乙烷可以自给自足以外,其余的产品进口比例非常高。其中聚乙烯的进口依存度高达43%,乙二醇进口依存度更是高达66%,苯乙烯也超过40%。丙烯衍生品的进口依赖度要明显低于乙烯,聚丙烯为27%,环氧丙烷为17%。
烯烃产能的提升并没有替代进口。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经济拉动的消费增速远高于烯烃产能的扩张增速,巨额的投资、复杂的技术、高昂审批门槛限制了烯烃产业的产能扩张;二是投资周期导致的,2008年以前中国的重化工业投资相对较少,主要的重化工业投资主要是2008年后的“四万亿”推动的,尤其是近几年煤制烯烃、PDH的快速投资,基本上都将在这几年投产,2013年可能是中国乙烯单体进口依存度的峰值,随着后期这些产能上马,进口依存度还将下降。
在烯烃产业链中,气体、液体、固体产品都有。气态烯烃由于运输条件的苛刻性,乙烯丙烯的进口几乎全部从近距离的东北亚与东南亚进口。我国乙烯49%进口自韩国,42%的丙烯也进口自韩国。从目前煤制烯烃的下游产品方案来看,很少有企业直接外销乙烯丙烯单体的,所以煤制烯烃对气态烯烃市场的冲击将是十分缓慢的。主要的液态烯烃衍生品(乙二醇、苯乙烯与环氧丙烷)36%进口来源于沙特。煤制烯烃在液体化工品的进口替代主要是沿海甲醇制烯烃企业来进行,从现在的成本来看,沿海地区的甲醇制烯烃成本比中东的烯烃液体产品要高,各企业会形成自己的供应半径。固态烯烃衍生品主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聚乙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沙特,而聚丙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为韩国。合计聚乙烯聚丙烯最大来源国为沙特,第二为韩国。中东货源低价,韩国运输成本优势成为两个国家出口竞争优势。
虽然中国上马了很多煤制烯烃项目,至于能否真正替代掉进口产品,真正起决定作用取决于成本与市场半径两大因素。在高油价背景下,煤制烯烃成本是较低的,但由于下游产品方案不一,产品的消费地在东部而不是西部,因此在面对低价进口货源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全面的进口替代是不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