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各种营销理念也发展地风生水起。每个不同的地板企业当下应该都有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在这个盈利第一的市场上,地板企业想要增强自身盈利能力,还需舍得投入。
规模大并不意味着实力强
在国内,很多企业认为规模大的企业就具有实力。其实这种认知的原因可能在于:和中国多年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形成“GDP思维”有关。中国地板企业“大而不强”根源在规模情结,让自己看起来很庞大,有点像北方的蟾蜍,遇到威胁时就把自己“吹”大,以此吓唬对方,但事实证明这招成功率很低。让自己看起来很大毕竟不是真大,属于虚张声势,明眼人一看便知。
因此,中国大多数地板企业被认为不健康,规模很大但盈利能力不强、产品很多但竞争力不强、品牌知名度很高但美誉度不高,这种企业一旦遭遇外部市场风险,很容易陷入困境。举个例子,前几年政府对家电企业补贴不断,一个政策接着一个政策,至2013年5月份补贴彻底结束,不少家电企业2013年年报显示,利润一下子下来了,可见它们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已经很深。
地板企业发展需注重创新
但是舍得投入并非一味地投掷资金,而是需要将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在有远见的地板企业看来,规模是结果而非目标,但是大多数地板企业把它反过来了,规模成为追逐的唯一目标,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庞大,短视行为屡见不鲜。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中国地板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少之又少,正是他们其中许多企业,把经营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弄丢了一一技术与品牌。
尽管提升规模最见效的手段是营销,所以,中国地板企业对营销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国际企业,有一分钱也要用来做广告而非用于研发,大多数中国地板企业成了“营销主导”型企业,而非“技术主导”型企业。这类企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负责营销的副总地位比负责研发、生产的副总地位高,排位通常紧挨着老总。
其实,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有“真材实料”的公司,而非“外强中干”的公司,后者块头很大,但战斗力不行,属于虚胖类型;前者“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是那种真正能够掌握自我命运的企业,战斗力十足。所以中国的地板企业还应该在扭转规模,确保利润优先,有了利润才有钱去研发,去创新,才能在今后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