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拉升的天然橡胶价格并没有影响到各路橡胶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信心。
在9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青岛国际橡胶技术及轮胎展上,包括库珀轮胎等外资轮胎企业、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跨国采购商共百余家国内外轮胎生产商和经销商亮相展会寻求合作。
轮胎企业10强山东占5席
“山东是国内最大的橡胶生产省,无论是轮胎还是橡胶生产设备水平都在国内屈指可数,我们希望借助这次展会接触更多的国外轮胎采购商及经销商。”来自上海的一家轮胎贸易公司的销售经理张振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展会刚一开始,他们已经和佳通轮胎、耐克森轮胎等外资轮胎企业接上了头。
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告诉导报记者,山东轮胎行业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因此吸引了国内外橡胶产业链的巨头们。“2010年度,全球轮胎75强我省有10家企业上榜,占13%,占全国(大陆)22家75强的45%。国内轮胎企业前10强中我省占据5席。”
据张洪民介绍,尽管近几年山东橡胶行业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美国轮胎特保案、胶价暴涨等诸多不利因素,但通过科技创新,新材料、新装备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行业实现了超预期快速发展。“我省橡胶行业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1739.96亿元,比2005年增长1.78倍,实现利税158.5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实现利润109.58亿元,比2005年增加2.2倍。轮胎产量为29852.9万条,较2005年增长1.37倍;子午胎14206.88万条,较2005年增长4.98倍,占全国子午胎总量的38.4%。产量、销售收入、利税等各项指标均遥遥领先全国各省市。”
橡胶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去年山东橡胶行业出口交货值达到331.4亿元,5年间增长1.79倍。其中轮胎出口占出口总量的90%,美国轮胎特保案发生后,轮胎企业在不放弃美国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欧盟、中东及南美市场,在出口美国市场下降25%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出口的稳定增长。其中玲珑集团年出口额达到6亿多美元,为国内轮胎行业第一;三角集团年出口额超过4亿美元。轮胎行业全省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0余家。近几年,广饶县永盛、恒丰、金宇等企业出口增长迅速,出口形势好于预期。
由增产到“增质”
张洪民说,从总体上看,我省橡胶工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期,但生产企业厂点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高端、高效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天然橡胶资源制约突出等问题影响了橡胶行业的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橡胶行业将加快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增产’向‘增质’转变,由‘生产’向‘服务’转变,由‘产品’向‘品牌’转变,力争子午线轮胎产量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15年达到22880万条,推动橡胶产业由大到强。”张洪民说,我省橡胶行业“十二五”期间将以国际知名汽车品牌配套为目标,开发高品质、高性能轿车子午胎产品。加快开发卤化丁基胶、推动合成天然橡胶的规模化生产,缓解天然胶等原材料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橡胶工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橡胶消耗量不断增加,而国内市场自给率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已接近80%,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耗胶大国,其中山东耗胶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5%。过高的天然橡胶价格严重影响了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近两年我省在天然橡胶的替代产品——合成天然橡胶方面取得突破,将降低对进口天然橡胶的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天然橡胶过度涨价的作用。”据张洪民介绍,由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在莱西投资成立的青岛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3万吨/年异戊二烯橡胶(即合成天然橡胶)项目,已于去年9月份投产,产品质量完全达到进口产品水平。由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莱西设立的青岛第派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了3万吨/年产反式异戊二烯橡胶项目,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山东鲁华化工有限公司在淄博建设的5万吨/年产异戊二烯橡胶装置将在2012年初投产。“这些装置建成投产后,全省合成天然橡胶的产能将达到十几万吨.”张洪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