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环境的新变化,我国纺织工业感受深刻。在2012年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纺织工业经历了年均超过20%增长的快速发展期;但从2012年起,纺织工业的增速骤然减半,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仅增12.29%;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8.5%;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乐观估计是,2011~2020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5%。有专家认为,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进入长期的结构性调整时期。从2009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纺织工业毫无疑问是运行在这个减速通道内。纺织工业发展环境新常态的主要表现为:不可逆转的企业运行成本增加、贸易环境变化、投资环境变化。
一是困扰行业多年的棉花问题。纺织企业的感受是棉价太高,棉农的感觉是棉价太低;企业要求放开进口配额,如果放开,40%以上的差价,必然把国内棉农置于死地;那么中国还要不要有人种棉花?有人寄望棉价补贴政策,但补贴能补足40%差价吗?看来根本出路是提高国内棉花种植效率,而这远非一日之功。
二是劳动力成本问题。劳动力成本增加是所有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单个用工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纺织工业用工问题的特殊性在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临时工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企业用工市民化是大趋势。与之相应,对现有劳动力的职业化培训、对用工的市民化安排,会成为企业和所在地区必须列入规划的事项。
三是汇率问题。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升值已经超过30%,未来汇率双向波动是趋势。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减少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但取决于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
四是环境保护问题。绿色GDP是国人一致的追求,相关规则只能越来越严。企业环保成本投入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局面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消失。
五是国际市场问题。201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840.7亿美元,是2000年的5.5倍,世界纺织服装工厂的美誉名副其实。然而产品遍布世界,品牌却走不出国门。为了品牌出口,企业走的弯路、付的学费不少。总体而言,我们还没有找到品牌走出去的规律;与此同时,不少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始复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奇迹,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快速蚕食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再加上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的各种贸易壁垒;使我们前有拦路后有追兵,大而不强、大而难强。
六是国内市场问题。消费倾向的去百货化、品牌标价的高端化、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成为当前国内纺织服装终端市场的三大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