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营业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之后,立邦中国加速了其在我国涂料市场的纵深发展步伐。近日,立邦母公司新加坡立时集团首席执行官黄守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立邦中国正在全方位拓展涂料事业群,成立基材及商装新部门,打造包括家装设计、施工服务、涂装体系在内的“全面完整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此举意味着立邦中国有意将自身从涂料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
虽然立邦中国最终要成功实现向服务型转型困难重重,但不可否认的是,已经在国内市场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销售网络的情况下,在涂装服务上做到完善,是一种十分务实的做法。毕竟涂料作为半成品,涂装服务十分关键;特别是,在单纯卖产品已经无法带来高利润的当下,通过服务来实现品牌特色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在服务中实现利润增收,也是涂料企业未来实现利润增长和突围发展的重要方向。当然,这样也势必导致其与国内弱势品牌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从而加速涂料行业的洗牌步伐。对于绝大多数的民族涂料品牌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涂料行业务实发展方能赢得大未来
当然,一直以来,行业内也有不少人士嚷嚷着要将立邦“赶出中国”,大有奋起直追、将立邦“拍死在沙滩上”的气势。但是,细细看来,大部分的民族涂料企业在发展中其实都缺乏一种务实的发展态度和思维,要么唐突冒进,要么纯粹就是玩一些虚的东西。比如在企业实力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想着一下子将全国市场开拓出来,不仅资源严重分散,无法深入开发市场,形成市场品牌,还无形中将供应链大大拉长,导致成本剧增;比如在产品技术上弄虚作假,推出各种噱头的、毫无标准可言的概念产品;比如在发展中自我冠冕,添加各类没有可信度的名头;等等。
上述这些不务实甚至是务虚的情况只是存在于个别小的涂料企业中吗?非也,在个别一线民族品牌中,这种不务实的做法也同样存在。相比于立邦向服务型转型、多乐士向效益提升转型等务实发展相比,在国内政策多变、执法不严、消费者不够理性、消费信息不够透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谋短利、钻漏洞、踩红线”等做法在涂料行业不得不说是广泛存在。在这样的经营环境影响下,大部分的涂料企业在经营中实际上考虑更多的是“先把今天的钱赚到手”,并不会太多考虑长远的发展,缺乏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这是“自断后路”的做法。
不可忽视的是,在不少人的思维中,“不务实”甚至有点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主动权和发展空间的意味。比如说,在国家并未明令禁止私人评奖的情况下,通过自己或者他人给品牌加冕,可能会让自身“分量”增加;在标准尚未规范的情况下,通过推出各种概念产品,可能会让自己在“细分概念”中获得青睐;等等。
这种思维是荒谬的。“自我冠冕”与“概念产品”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竞争混乱,另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购买困扰,导致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不信任程度加剧,无论是对企业自身还是行业,最终都是弊远远大于利。
因此,于企业自身也好,于行业整体也罢,民族涂料企业在发展中,只有务实,只有讲究实际和实事求是,排斥虚妄,摒弃华而不实,集中精力谋求踏实发展,不搞虚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提升自身能力和行业整体水平,而不至于在发展中被外资巨头甩得更远。也只有这样,才有未来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