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娱乐场所一直是消防监督管理的重点,从多年来公安消防部门抓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实践看,把一些较大规模的歌舞厅、洗浴、网吧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但是,总结近年来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教训,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造成的惨痛损失同样触目惊心,尤其是福建长乐“拉丁”酒吧火灾给小型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值得公安消防部门深思。
一、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成因
一是建筑耐火等级低或大量使用可燃材料。一些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因陋就简地设置在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内,尤其是在城郊结合部,一部分小型的洗浴、网吧利用多年闲置的旧厂房、门面房,有的甚至在民宅内开办场所,有的顶部和墙面都是木结构、木隔断。有的设置在城区的小型场所,一部分利用违章搭建的泡沫夹心板房。为了节约装修成本,不少小型公共娱乐场所使用木质板材、PVC等高分子材料装修,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火势蔓延迅速和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二是消防设施缺乏或不能保持完全好用。由于场所小,大部分小型公共娱乐场所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有的场所也未按照规定设置室内消火栓、配备灭火器材,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有的甚至以蓄光或反光标牌代替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还有小型公共娱乐场所擅自关停、挪用消防供水和水枪、水带,遮挡疏散指示标志。
三是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不少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空气开关、触电保护配备不到位,还有的按照3至5年的周转周期,在电气线路铺设时不对原房屋线路进行重新检修,选择质量较差的电器开关、线材,而安装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使电线超负荷运行,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有的是习惯型违章现象多。
四是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多。一些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疏散通道堵塞、出口上锁、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损坏、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闭门器损坏甚至拆除防火门。这些违章行为常常是“纠而不正”、“屡禁不止”。还有在场所擅自使用液化气烧煮。
二、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成因
一是消防监督管理顾及少。大部分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地处后街后巷或偏僻社区,有的甚至非法经营,未被公安消防部门发现,消防监督管理上存在失控漏管,还有的小型场所为逃避管理,采取消防部门检查关门歇业、检查过后重新开业,这种“游击”经营方式给消防部门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是场所经营业主消防法规意识淡薄。大多数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经营业主缺管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场所的消防投入上能省则省,被公安消防部门查处后,不是想方设法消除火灾隐患,而是千方百计托门子、打招呼,对消防监督管理完全是被动应付。一部分场所业主和员工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技能,不会检查、保养消火栓、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不会引导顾客疏散等,消防安全自我管理、火灾隐患自查能力较弱。
三是多次转让或装修。有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在经营不善而转让,业主走马灯似地变化,大多数新的业主不了解消防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了招徕生意,对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的原有场所,在不申报消防审核的情况下擅自装修,随意改造房屋布局,破坏了原有的安全疏散和防排烟布局。还有的在二次装修时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或高分子材料,增加了致火因素。
三、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整治对策
一要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对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不能仅落实到公安消防部门,而是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层层抓好监督管理责任的落实。要落实街道、乡镇以及村、居委会等基层政府机构的责任,对违章建筑内非法开办场所的,各级基层政府机构要及时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对“游击式”经营的非法场所,要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狠刹非法经营歪风抬头。各基层派出所要充分利用社区警务,严密清查各类非法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加强辖区内已办理消防、工商、文化相关手续场所的管控,落实动态化管理措施。要结合暂住人口管理,将出租屋、场所的消防管理工作抓上手,确保出租屋后使用符合原使用性质,坚决防止民居、旧厂房内开设小型公共娱乐场所。
二要加强动态性的监督检查。公安消防部门和基层派出所要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强化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要通过公安消防部门和派出所民警联合查、重点防火时期集中查、夜间营业场所突击查、火灾隐患整改回头查等形式,始终保持对小型公共娱乐场所严管的态势,使各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切实感觉来自于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声势和压力,使压力变成抓好场所内消防安全工作的动力。在加强动态性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的同时,要针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加大消防执法力度。尤其是新《消防法》实施后,要充分运用现有法律的条、款、项,加大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擅自开业、习惯性违章的打击力度,通过消防执法的震慑、打击作用,遏制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违法违章行为。
三要加强业主的消防安全培训。从公安消防部门监督检查的情况看,业主缺乏消防法规意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低下是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的主要成因。为此,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和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要充分运用近年来国内外典型的火灾尤其是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教育警示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和员工,通过培训,首先要消除他们“小场所不会发生大火灾”的模糊意识和侥幸心理,不克服松懈和麻痹思想,从思想上筑牢严守火灾防范的防线。其次,要以贯彻落实《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DB32-1137-2007)地方标准为重点,掌握公共娱乐场所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内部消防管理制度、疏散设施设置要求等方面必备的消防管理知识,推动小型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四要探索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要充分发动群众监督作用,加强对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要通过在当地媒体、政府行政审批中心、支队、大队两级接待窗口公布消防举报电话的形式,畅通火灾隐患举报渠道,并结合“大走访”活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小型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管理工作意见,受理举报、听取意见的内容既要包括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也要包括公安消防消防监督人员在场所管理上是否存在不廉、包庇、纵容业主不法行为,使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和消防监督人员的管理执法置于群众的监督下。对查实属实的举报,在保护举报利益的基础上,实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使更多的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得以及时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