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塑料业就加强相互合作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就世界上最大的这两个新兴经济体如何携手共进共商大计。
但两国也在一些方面也显现出紧张局面,塑机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我赴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报道印度孟买国际塑料展(Plastivision),希望对印度政府从2009年对许多中国进口注塑机开征223%高额反倾销税所产生的影响一探究竟。
由于印度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塑料市场之一,因此这一征税决定在当时饱受争议。
中国的塑机生产商自然不愿放过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而印度本国的竞争对手担心大量涌入的中国产低价机器会抢夺他们的市场份额。
根据我在会场里的采访来看,反倾销税确实达到了政府最初的目的:基本上成功阻止了中国机器的进口。
我相信这对印度塑机生产商起到了很大帮助。我在展会上采访的多家大型生产商,包括L&TPlasticsMachinery公司、FerromatikMilacronIndia公司和WindsorandElectronica公司,都在斥重金扩大自身产能,有些甚至把产能翻了一倍。
毫无疑问,印度塑料市场现在的发展势头锐不可挡,以每年15-20%的速度高速增长,所以即使印度不征收反倾销,印度本国企业也会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有许多印度公司正是这么对我说的,他们的投资决策并未受到反倾销税的影响,而是根据强劲的市场总体发展势头做出响应。印度注塑机械市场的年需求量已从2007年的3100台增至如今的约4500台,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这件事上自然也不例外:不让中国产机器进入印度,切断本国机器购买商更低成本的供应来源是否会对印度模塑行业造成损害,进而削弱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就更难评断了。对于价格是否上涨,印度机器生产商的定价能力是否增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感受。
有人说,在对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从台湾和韩国进口的机器有所增加,同时也向欧洲的二手机敞开了大门,印度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欧洲二手机器售后市场。这意味着该国本地生产商定价能力的降低。
据L&T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进口机器约占印度塑机市场的22%。比开征反倾销税前的2008年的37%有所降低,但远高于2002年的仅11%。2008年时,有半数以上的进口机器来自中国,可见快速发展的印度市场有很大一部分都被中国企业占领了。
在L&T公司(该公司在2008年首次提起反倾销申诉,隶属于极富政治影响力的印度大型综合经营集团Larsen&Toubro)等印度本国企业看来,中国同行受到政府补贴的扶持,而且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使其被低估,使中国产塑机的出口价格低于应有的水平。中国企业则辩称,竞争十分激烈的中国塑机制造行业根本没有得到所谓的补贴,而且,诸如海天和震雄这样数一数二的大企业都在香港公开上市,他们的财务情况和业绩都是公开透明的。
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规模,而不是政府的扶持。中国注塑机市场规模约为印度的十倍,中国产塑机约占世界塑机总产量的25%。
中国塑机生产行业的龙头老大海天国际控股公司说,如果印度不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话,海天原本打算与印度合资方Electronica公司在当地新建工厂。而现在海天转而到越南建厂。
海天之所以放弃到印度建厂,是因为他们发现印度政府的想法难以理解,这打击了一些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的积极性。
这依然是中印两国的一个痛点。
中国派驻印度的一位外交官出人意料地在印度孟买国际塑料展上公开对印度征收反倾销税提出了批评,提请政府取消这一举措,因为他也注意到了两国塑料业实质上有着众多的合作机会。
作为身在中国的一位美国人,全程旁观这一事件的我认为,这场争论提醒了我们,中国的贸易冲突不仅限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同时也提醒了,中国通过不断刺激本国消费而不是依靠出口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是多么的明智。或者,不管是不是公平,今后这将帮助中国顺利解决更多的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