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办公大楼造价几百万的雨水收集设备,却因为污水处理成本太高而被荒废,同济大学教授在近日举行的“绿色建筑的绿色智慧”环保沙龙上呼吁,绿色建筑更要绿色运营。
绿色建筑“重建轻管”
近日,来自同济大学的教授程大章、何新城建筑事务所的美国设计师周有为等建筑领域的专家在上海图书馆进行了一次绿色建筑的头脑风暴。“在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共有700多个,但是真正能够实现绿色运营的建筑项目只有10%”。对于这样一种现状,程大章表示了担忧。
根据我国财政部和住建部去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我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程大章表示,目前全国已有七八个省市,规定所有新建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
“国内绿色建筑运营水平不高,源于长期来的‘重建轻管’,其中既有体制的问题,也有运作机制问题。”程大章表示,很多时候追求建成了多少绿色建筑,这是建设方的业绩,但是更要核查绿色建筑的运行效果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尤其是绿色措施出现问题时,建设者和管理者往往互相推诿责任,建设者不承担运营的责任,而管理者则是被动地去运行管理绿色建筑,并不将此作为自己的成就。
从经济核算角度考虑,绿色措施的运行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在低物业收益的状态下,不少物业管理机构其实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负担,常因某些理由,不时地停用一些绿色设施。程大章说,在他考察过的许多办公大楼项目中,有好几个都出现这样的问题,花了几百万造了雨水收集的工程,但是物业在管理中,需要设施维护、定期加药,不仅管理的成本高,如果过滤后循环使用的水出了问题,还要担风险,所以就将这些设施闲置,所谓的绿色建筑设计,并没有真正实现绿色运营。
“绿色”沦为开发商卖点
许多开发商都把绿色建筑作为销售的一大“卖点”,在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中,80%的成本在于筑物建成后的清洁费、能耗费、修缮费、设施更新费等。因此设计者们在设计中就要考虑这些建筑的绿色措施在运营中是否切实可行。
在这次头脑风暴中,专家们还亮出了很多绿色建筑项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四川旧梁平县金带镇小学受损严重。2010年初,来自美国的建筑师周有为和他的同事们历经3个月考察、6周的设计和10个月的施工之后,低成本、高效节能的新金带小学在2011年4月完工。学校周围3000多平方米的原生态农耕地,为了不破坏自然生态,又让学生能够有一个体育活动的地方,设计师们想出了空中跑道的创意。它既是一条跑道,又是学校食堂和社区中心的屋顶,连通了学校的各个区域,兼具了操场、走廊、观景台和舞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