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从四川、贵州,再到安徽、江苏,地方政府被抑制的投资热情似乎重新高涨。不过,经历了6月流动性大考验的中国银行体系,并没有因此再度受到感染。
据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8月前11天,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新增信贷投放1550亿元,平稳的投放节奏与银行间市场相对偏紧的状态相呼应。
7-8月份,商业银行谨慎的信贷投放节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收缩,均显示流动性承压的商业银行并未准备再来一轮“投资热”。
“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信贷有效需求仍然不足。”8月14日,某国有大行小企业部门负责人表示,不少分行表示要实现年初总行制定的小企业贷款增速和投放目标,“压力很大”。
监管机构数据也显示,2013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连续7个季度反弹。截至2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5395亿元,上半年累计增加467亿元;东部省份成为最早受到经济下行冲击的地区。
在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不良贷款最多的10个省份中,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以182亿、106亿和89亿元位列前三。
8月14日,地方政府等来了中央新一轮产业振兴计划。当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两年内达到3.2万亿信息消费规模的短期目标已经出炉。
实际上,7月中旬,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上限”与“下限”论后,包括减税、铁路融资、简化企业出口审批等一系列促增长政策已经出台。
“下半年可预期的是未来5年1000万套棚户区改造、总计2.5万亿的投资计划会逐步落实。”一位政策性银行人士表示。
还有多少个2.5万亿?
有关地方政府投资热情启动的判断,来自于对7月中旬李克强总理有关中国经济下限论的观点。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今年GDP增速下限仍然是7.5%。
高盛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在最新报告中关注到了7月中旬以来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促增长政策,比如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多渠道筹集铁路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出口企业简化审批程序;彻底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等等。
再加上此前6月27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拿出的,今后5年再改造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各类棚户区的新方案。官方保守估计,投入将在2.5万亿左右。
“预计此番促增长的政策不会有显着成效。”哈继铭对政策短期效应表示怀疑。他指出,目前中国铁路建设行业被政府垄断,民营资本难以进入。而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仅能减税约300亿元(仅占2012年政府收入的0.2%)。
此外,考虑到贷款利率下限本就没有约束力,取消下限的措施并不会显着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市场关注的是,中国经济是否会重回依赖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的老路上。对于它的担忧已经出现。正如哈继铭所言,在政府提出增长“下限论”之后,货币政策会否有所放松。
平台贷总量控制“难度增加”
货币政策暂时按兵不动,商业银行也没有迹象表明要放水。
数据显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仍然紧张。截至8月11日,四大行存款仍然维持月初流出的负增长态势,存款流失1630亿。
8月13日,央行进行了11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连续第三周开展逆回购操作,也反映出银行间流动性相对偏紧的状态。
不过,担忧仍然存在。仅以正在展开的政府债务摸底为例,银监会在上半年监管会议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口径平台贷款新增约400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的3228亿元,平台贷款总量控制的难度明显增加。
此外,地方政府通过信托、理财、债券、基金等渠道获取的融资金额增长较快,其中相当比重的资金实际仍来源于银行。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庞大的还款压力之下,“借新还旧”或许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接受的事实。银监会也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借新还旧现象较突出。
“到期贷款偿还压力较大,今年需要偿还的平台贷款为1.85万亿元,占全部平台贷款的19.3%,其中四季度到期贷款占全年的比重为32.6%。”监管机构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