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60周年。董建平认为在这60年间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所谓“三个阶段”是指过去为卡车服务的零部件体系;到后来“缺重少轻”的年代开始发展轿车工业,出现给轿车配套的零部件体系;再到加入WTO之后,中国零部件开始面向国际市场,民营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中国零部件企业缺乏研发创新能力
这三个阶段是中国零部件不断升级和变革的写照。但是,一直以来“本土企业确定研发创新能力”是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董建平指出,“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采取技术跟随策略,缺少研发创新能力。虽然工艺装备水平已经较高,但产品先进性依旧不够。”相比较起外资企业,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占了绝对弱势。这导致的后果是,虽然,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量去年出口额达550多亿美元,但是大部分贡献来自外资企业。
汽车零部件流通市场假冒伪劣横行
除了缺乏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之外。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流通市场更是乱象丛生。
前些日子,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的暗访结果显示,103家汽车4S店中,有17家在维修和养护时不使用原厂配件,31家掺杂使用非原厂配件,使用假冒配件的情况达46%。业内人士透露,4S店在维修时使用非原厂配件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作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终端流通主要渠道的4S店亦是如此,其他渠道更是可想而知。
没有和谐、健康的流通渠道给中国零部件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要发展就要走向国际
本文开头董建平先生的那就话道出了汽车零部件对于整个汽车工业的重要性,正所谓“得零部件者得天下”。中国想要实现汽车强国梦,那么本土零部件企业必须要强大。
现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和海外金融危机给国内零部件企业引进技术的最佳时机。在未来,中国零部件企业将有更多机会与欧美国家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展开合作。
对此,董建平说:“这些企业不仅具有一定的核心技术能力,拥有品牌商誉,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上下游客户关系和营销网络,有实力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可以主动扩大国际合作,以实现共赢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本土零部件企业要强大,必须多走出去,扩大与国外先进水平企业的研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