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据统计,2010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仍然处于全球第一位置,当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1.99亿,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了8500万辆,汽车零部件业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其整车的拉动下,同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市场的高速发展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球的零部件巨头们开始将目光移向中国市场,同时待机纷纷进入,这让原本竞争就非常激烈的中国市场,进入白日化状态。而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偏小、自身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有人分析当前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源于两处,一方面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吸引了世界零部件巨头们不遗余力的进入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来源于主机厂竞争压力的直接转嫁,这把国内的零部件企业推向了生死的边缘。企业将如何在新一轮的洗牌中存活下来?近年来,与整车企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我国汽车配套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高。但是,与当今世界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整车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我国汽车配套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仍然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亟待从体系建设上加以完善。
目前自主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如车轮、玻璃、轮胎、机械式转向/制动、坐椅等。但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子技术零部件,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子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基本由外方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在商用车零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个别企业在拓展乘用车零部件市场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外,多数企业零部件投资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有的甚至失去了技术升级的机会。
在已经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屡次被提及。国家为此还将在今后3年出资100亿元作为汽车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提升的专项资金。很多的企业也在通过海外并购、与整车建立研发联动机制以及加强企业自身技术人才培养等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未来国内零部件企业进行自主研发,逐渐掌握关键技术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