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LED行业呈现出一个混战的格局,尤其是中国大陆LED产业,感觉有点像春秋战国时代。至于台湾地区,由于行业被晶电与亿光所垄断,已经趋于一统天下局势。海外则形成欧美、日本与韩国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
一、中国大陆地区
目前,中国大陆只能用蚂蚁雄兵来形容,至少有一万家以上的企业经营或销售LED,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但是也有几个大玩家在壮大。
上游三安,中游木林森,这两家会是未来大陆LED产业的支柱,他们比较有机会进入未来全球LED前十大巨头行列。
也有尝试垂直整合的德豪润达,但是与三安一样会有比较大的风险,因为目前的业绩成长都是以政府补助为最大助力。
上游布局太大,未来会有产能过剩风险,尤其是技术进步,在亮度与大电流光衰方面近期都有比较大的进展,芯片越做越小,电流密度越做越大。
可以想象,虽然下游需求增加了,但是外延片需求不一定会增加。如果政府补助力度减小,上游需求没有起来,海外出海口如果又受限,其风险不亚于现在的光伏产业。
二、中国台湾和海外地区
目前三大势力、十大玩家合纵连横,争取未来led照明这块大饼,谁能胜出,分析如下:
第一大势力——欧美:三大玩家是飞利浦、欧司朗和科锐,都是国际化的大公司,都有自有品牌,都是垂直整合,也有自己的原创专利。
飞利浦的倒装技术、欧司朗的薄膜氮化镓技术以及科锐的碳化硅倒梯形垂直结构技术自成一派,他们布局深且广,未来会以品牌为主打,用原创专利打击他们的潜在对手。他们至少会瓜分未来30%的照明市场,尤其是高端照明市场。未来中国大陆企业要走出世界,一定会受到这股势力的阻击。
第二大势力——日韩:日本两大玩家以日亚与丰田合成为代表,韩国三大玩家以三星、LG以及首尔半导体为代表。
这几家都以垂直整合为目标,尤其是韩国企业都有推出自有品牌。由于出海口大,目前韩国LED产业的实力已经超越中国台湾地区,蹿升速度之快,让周边地区竞争对手都无法想象。
尤其是他们敢于走出世界,大量搜寻日本与欧美的着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原创专利,利用地利之便大量挖角日本的顶尖LED人才。
如果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韩国的LED在未来会有极大的影响力。
由于日本人的民族性,日本的led企业则是较为保守,两家代表性的LED企业只是将上游芯片整合到封装环节,在LED应用与成品上则交由日本五大电器厂商(松下、东芝、夏普、日立、富士通)布局通路。所以,在日本,你看不到日亚与丰田合成的产品,你只能看见Nichia或Creeinside的LED照明产品。
目前,日本只能固守本土市场,海外只能利用原创专利销售封装元器件。
第三大势力——中国台湾:以晶元与亿光两大玩家为代表,晶元专注芯片制造以及与下游的合作;亿光则专注封装,亿光持股晶电,控股泰谷,在上游也有所布局。
目前,亿光也在推出了自有照明品牌,花了相当大的费用找台湾作家吴念真拍了一系列广告,在热门时段播出,效果如何,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他们的通路已经做到了7-11便利店,可见这次亿光是下了大决心来做品牌,但是只限于台湾地区。
而已经覆盖整个产业链的隆达还不敢推出自有品牌,所以规模与市场影响力都比不上海外的大公司,但是其规模在利用并购策略之下却持续壮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台湾地区的LED企业还在摸索是要走垂直分工还是走垂直整合路线,甚至对于品牌也还在犹豫之中,所以台湾地区企业未来如果不能快速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很可能会被边缘化,这是台湾地区LED产业的最大隐忧。
总之,我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合作是未来华人突破国际封锁的最佳利器。
目前,晶元光电的专利除了日本以外已经可以通行于全世界,大陆也有几家应用厂家也开始尝试走出去。种种迹象显示,目前两地的LED产业其实有点像目前的国际局势,LED也是这个格局。两地不合作,一定会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各个击破。
其实,趁这时候两地开展互补合作,完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如果合作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又会形成两地产业红海厮杀的局面,恐怕又要让“外人”看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