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卫生陶瓷产业过去30多年发展的历史来看,似乎是不被国家关注的一个产业,因为,过去国家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只字未提建筑卫生陶瓷。而同样是大建材行业的钢铁、水泥、玻璃,在每一个五年规划中都有被提及:鼓励也好,产能过剩、淘汰、准入也罢,整体上来看,这三类产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也许这三类产业是国有企业占主导的原因,政府很容易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如钢铁产业,百亿级以上的钢铁企业至少有100家:宝钢、首钢、鞍山钢铁、武汉钢铁……唐山松汀钢铁、冷水江钢铁、信阳钢铁等,其中宝钢、首钢都是千亿级企业;水泥产业的百亿级企业也不少,其中,水泥产业龙头海螺水泥年收入近500亿元;玻璃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但也有一些百亿级企业,如汽车玻璃行业的老大福耀玻璃2012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02。5亿元。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正因为不被关注,“放水养鱼”,任由发展,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如建筑陶瓷行业,发展到十一五末,有6000多家企业,3000多条生产线,年产量突破85亿平方米,连续19年成为世界产量第一。行业堆头很大,但没有一家百亿级企业,50亿级的企业也廖廖无几,几乎没有一棵真正意义上的“大树”。小树小草占主导、民营企业统治、无序发展、集中度低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一大特点。
产业堆头大了,又陷入集中度低、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态势,必然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于是,十二五规划中历史性有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规划。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所谓好事,即对产业未来发展有了明确的战略指引;说是坏事,被国家关注的同时,也就被盯上了———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清洁生产、落后产能、产能过剩、竞争态势、集中度状况、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无疑受到质疑。于是乎,2012年国家工信部针对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研究的项目也就顺理成章地进行立项与推进,预计在2013年颁布,实施已是板上钉钉。
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出台产业规划,无一例外地会明确这个产业的科学引导,并提出准入门槛,从而严格控制产能扩张,积极推进产业的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改变产业无序竞争的局面。随着工信部产业规划政策的出台,建陶卫生陶瓷产业将迎来第一个产业政策的考验与洗牌,企业数量将会陆续减少,整体产能规模将会得到控制,企业集中度会相对提高。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一旦颁布实施,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如佛山、泉州、温洲等城市,会基于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土地紧缺、产业结构调整、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正好对占地面积大、单位土地税收贡献低、能源消耗多、有一定环境污染的陶瓷企业找到大刀阔斧砍斩的法律依据,若达不到准入门槛的最低要求,则所在区域内的陶瓷企业被关闭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在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现实中,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属于“潜水艇”式的经营,产业的特性导致浮在水上阳光规范经营的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之前建筑陶瓷行业上市的企业无一能够持续赢利就是最好的证明,以致一些上市企业纷纷退市,仍在资本市场上呆着的,也是在苦苦地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