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Made in China”的标识已悄然遍布全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形象。然而,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到质量门,有毒牙膏、含铅玩具、含超量抗生素水产品等一系列事件后,“中国制造”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
事实不应该是这样的。任何一个了解中国产品、中国国情的人,都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但另一个事实是,目前,国内制造业造假正在波及各行各业。
以涂料行业为例,我国现有的涂料一线品牌有30多个,生产企业有8000多家,而涂料市场上更多的还是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中端货”。随着近年来涂料行业造假新闻的不断曝光,有业内人士称:“造假已经成为油漆行业的公害”。
涂料行业造假的原因
涂料行业造假为何屡禁不止?是与造假成本低、利润高有关,还是与消费的环境有关?在涂料行业业内人士看来,利益驱动造成违法加上成本低是涂料造假的根本原因。一个厂房,几个工人就可以创造一年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收入。造假者大多租用的是城乡结合部的民宅,不仅成本低,而且房主一般也不管签房屋租赁合同,也没有对租客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给查假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加上一些不良印刷厂在印刷时不要求提供有效资质,使得造假人很容易拿到模仿品牌产品的包装。
从涂料产品来看,由于涂料是半成品,做到形似很简单,但具体到质量如何需要配合施工才知道,表面上无法分辨真伪,一旦开桶以后即使消费者发现是假货由于很难证实这就是从商家购买的原产品而非更换过的产品,也很难追究到相关售假的责任人。而就算被抓住,相比利润而言,违法成本低很多,导致不少人继续造假卖假。
除了这些专门造假的人外,还有一些涂料企业以假充真。中国有几万家涂料制造商,但大多数涂料产品是没有品牌的,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他们只有把产品包装成名牌,以假充真。
一些知假买假的人也刺激了涂料行业造假的发展。一些为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游击队或者工长,在替业主代买涂料时会要求购买假涂料。而在工装市场,一些人会要求要便宜点的品牌货。
有些代理商可能嫌品牌涂料商给的利润薄,随着房租、人力等各项成本的上涨,挣不到钱的代理商就有可能作假,比如10桶油漆里掺一桶假漆,以降低成本。这些都是直接导致行业造假猖獗的原因。
除了造假者直接冒充品牌产品外,还有一些制假者故意模糊与品牌产品的界限,或者在品牌上加字、减字等,遇上迷糊的消费者就会将它们当真品买回家。
消费者对于涂料知识的一知半解也给售假者提供了生存空间。不少消费者对于涂料的知识欠缺,尽管购买品牌产品,往往连品牌产品的基本性质都不懂,就很容易被工长或卖方忽悠。而图便宜的心理就是给造假者提供最大的生存土壤。
涂料打假为何屡打屡现
为了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各个企业在防伪上做足了工夫。一些企业对防伪标签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更多的防伪功能,增加了电话查询真伪的方法。同时,对包装桶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造假者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防伪力度。
企业对经销商的管控需严格。
公司对不同的渠道销售哪些系列的产品有严格要求,且在与经销商的合同中有约定,如果侵害了公司的商标权或售卖假货,违约金将高达百万元。还有不少企业专门成立了打假部门,工作人员经常四处巡查,发现售假就联合相关部门打假。虽然成效不小,但有些时候也很无奈。
涂料行业售假情况很隐秘,商家只在店内摆上一桶假漆,意在告知那些想买假货的人:“我这里有货。”这种情况下,即使被抓现行,由于数量很少,商家几乎受不到什么惩罚。有的市场甚至在发现他们是企业打假人员后,禁止他们入场打假。
虽然涂料打假年年打,却始终难以杜绝,而如今造假的手段越来越推陈出新,伪劣涂料打着“健康环保”的招牌,其造假售假的手段却在向着更深入、更隐蔽的方向发展。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打假应集中力量、形成打假合力、降低打假成本。同时,采取突击打假和常态打假结合,既要打击造假窝点、也要重拳打击售假窝点,压缩造假售假生存空间。在有条件的地区,充分整合资源,利用协会、商会民间组织的地缘优势,精确打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