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开始,部分国家对华实施轮胎特保案,给国内本土轮胎业带来沉重打击,部分本土轮胎企业开始寻求为国内整车配套企业供货,这迫使锦湖等外资轮胎企业也开始在成本上做文章,降低成本以拉低售价,成为部分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陈东升认为。
近年来,橡胶等轮胎原材料不断涨价。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上海天胶2008年在21000元/吨左右,2009年均价为16000元/吨左右,但是2010年涨幅几乎超过100%,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天胶价格冲破4万元/吨,短期内仍延续坚挺走势。从历史情况来看,当天胶价格上升到24000元/吨时相关公司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可见,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对相关下游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影响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中高端轮胎品牌和中低端品牌都面临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不过中高端品牌可能会及时转嫁成本压力。“虽然天胶在涨价,但一些国际知名轮胎品牌企业每天都在购进原料,有可能买到低价区间,而一些中低端轮胎品牌企业是分阶段买,如没有踩到低价位的点,可能某一批次的原料成本就会高很多。另外,中高端轮胎品牌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效率相对较高。”另外上述人士认为,在成本之外,高端轮胎品牌会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提升溢价空间,而中低端品牌的竞争更激烈和无序。
“一条同规格的锦湖轮胎要比米其林轮胎便宜至少200元,车企肯定也考虑配件成本,要不怎么能在车市不好的时候有弹性空间降价?”沪上一家综合汽车修理厂厂长说,“一条轮胎便宜200元,年销量在50万辆的车企,光这一项就能节约出4个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分析师指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高成本下,部分轮胎企业降低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不过,锦湖轮胎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制造轮胎方面,国家有标准,每个企业内部也有不同标准。当记者问到锦湖轮胎的生产掺假是不是迫于成本压力时,对方表示,不是成本的压力,问题还留待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