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葆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多年来,先后完成了高层复合保温混凝土幕墙建筑和结构性能、构造研究及防水密封、装饰黏接等技术的研究。其中,与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合作研究的饰面黏接技术和纤维增强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技术分别获得1988年国家发明四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研发的钢丝 网架聚苯夹芯板和金属聚苯夹芯板生产设备及其应用技术,在1990年亚洲运动会主要场馆的建设中得到大量使用,以该技术内容编制成的华北地区建筑构造图集 获得建设部标准图集金奖。
1995年获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1996年荣获建设部全国建筑节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此之后,同有关单位合作,提出保温砌模现浇钢筋混凝土网格剪 力墙承重体系方案,并编制保温砌模现浇网格墙建筑技术规程,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004年,完成轻型钢结构ASA板镶嵌式集成节能建筑体系。2007年 以来,同有关生产厂家合作,继续开展多层钢丝网架聚苯夹芯板承重体系研究。
我是从1980年开始墙体保温研究工作的,当时采用的是装配式墙体保温,就是直接把保温产品挂在墙上,这种方法首先在北京东单电话局的工程建设中采用,该 项工程迄今为止仍然完好无损。随后,中国邮票总公司的项目和国家“七五”重点工程——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办公大楼都采用了这类装配式墙体保温方法,应用效果 十分明显。1986年,我参加了《纤维增强外保温复合做法和工艺》的课题研究工作。该课题严格按照节能30%标准来执行,我们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合作, 做装配式聚苯板吊挂外墙外保温,这是我们首次将聚苯乙烯板应用于外墙外保温的工程。
可以说,该体系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是由于体制原因,在推广前期,相关生产企业和开发商不清楚此类产品,也意识不到保温节能的重要性,致使该类体系 的推广应用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随着国外墙体保温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对墙体保温技术产品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年,我们结合国内相关规范和规程 的要求及现行的结构做法,研发出了保温砌模现浇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承重节能保温一体化系统产品。该类产品的研究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北京亿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等单位共同申请的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科研项目。该体系产品集结构、保温、隔热、隔声和防火于一体,适用于抗震、非抗震地区的多层或中高层住宅及其他民用建筑。
回过头看国内建筑墙体保温的发展历程,我们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检测部门数量多、具体开展技术研发的单位偏少、多数企业的产品雷 同、少数开展研发的企业和科研单位普遍面临经费不足和科研人员缺少的问题等。另外,我国诸多已经采用墙体保温的节能工程,也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最明显的是 墙体保温产品开裂、空鼓和脱落的问题较多,尤其是面临的火灾问题,都需要解决好。关于如何推进墙体保温工作,我有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从开发商的销售额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实施资金。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来推动,如政府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的费用,加大在节能领域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开展课题研究。
二是加大对现有墙体保温体系新技术的研发。目前,墙体保温材料以有机保温材料为主,无机类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对应用于墙体保温的 无机类保温材料应加大研发力度。保温体系需要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有高规格、高档次的产品,鼓励系统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实现墙改和节能一体化。
三是应充分发挥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才智并委以重任。通过这些人的技术传授和引领,强化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另外,国家在科研投入方面也应重视技术的后续培训和提高。
四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制订合理的价格范畴,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保障各方面合理利润的基础上,采取公平竞争。现在,市场的混乱局面与此方面的不规范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五是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在实际的工程中,很多材料供应企业由于下游用户的资金短缺,导致他们拖欠施工工人的工资(当然也包括施工单位)。如果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施工企业赚不到利润,就容易出现回扣等问题,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工程质量降低。
六是加大对产品标准要求的管理力度。现在,有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埋下隐患,比如挤塑板,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废料或再生料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具有易碎等缺点,达不到标准要求。
七是加强对行业组织的管理,强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标准的制订条件。现在,有些行业组织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他们有时不得不受企业的约束。在制订标准时就体 现得十分明显,有些标准的编制是必须有企业的支持才能开展,这样一来,标准的要求就出现倾斜,也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产品的实际状况。
八是务必要提高检测部门的检测水平,保证检测产品的质量。目前,有些检测机构只要企业交了检测费用后,就很轻易地让送检单位的产品通过检测。更有甚者,检 测报告还能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来获得“检测”结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施工单位和开发商很难辨认产品质量好坏,他们只能依靠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来选购产 品,这样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九是开发商要做到严格按照设计单位的要求选购产品。现在市场上竟然出现有些设计部门按照开发商的要求来设计产品,这从根本上给工程留下了隐患。
我希望行业的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各相关机构和部门在节能市场的推广进程中应相互协调配合,引领行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