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防火材料-网上贸易平台 | | WAP浏览
服务热线:4006555305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价格行情 » 纺织纤维 » 正文

收储对阵弱需 棉市进入拉锯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5   来源:阿里巴巴农业频道   浏览次数:1300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新年度棉花依靠收储政策获得量价托底,集中供应上市难以起到利空作用,但下游弱势需求难改却也抑制棉价迎来修复性上涨行情,预计郑棉料将进入上下两难局面。

    步入10月以后,随着国内新棉采摘、收购以及加工进程快速推进,新年度棉花收储交售工作也随即迎来高峰期。尽管凭借收储政策托底,棉市免遭新棉集中上市而引发的价格暴跌,但处于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颓势依旧,内需增长前景渺茫的环境下,棉价若想恢复远近月合约溢价状态无疑是困难重重。面对收储政策对阵疲弱需求,预计未来郑棉料将进入振荡拉锯市。

    收储政策发挥托市效应

    为了保护棉农利益,政府将新年度收储价格从上一年度的19600元/吨上调至20400元/吨,并且以不限量的方式敞开收购,这在新棉集中上市的当口,无疑从量价两个角度给予棉农全方位的照顾。目前整个收储工作有序展开,棉企交售积极,近一周成交比例维持70%左右。截至23日,新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131.597万吨,占到去年收储量的42.18%。如果按照年化收储预计明年3月底前有望累计收储460.59万吨。

    依据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推算,以2012/2013年度中国棉花产量675万吨,需求量849.1万吨为标准,预计新年度棉花收储量将分别占到产量的68.24%,需求量的54.24%。高收产比有望缓解新年度棉花供过于求的局面,缓解棉价长久萎靡态势,真正发挥托市效应。

    高价收储新棉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高价收储新棉能起到托市效果,但也会给产业链带来负面影响。首先,新年度棉花期末库存消费比将继续攀升,高库存因素对棉价将形成阴影。收储操作仅是对现有的棉货实行了“穿越”,将当下产量过剩问题转移至未来发生。其次,高价收储导致内外棉价严重倒挂,每吨4000元的价差令海外出口棉商垂涎三尺。虽然原棉受到国家配额管制难以大量涌入,但棉纱进口却不受约束。海外低价棉纱持续涌入,无疑会给国家收储原棉造成冲击,而高价收储更会导致国内棉企丧失国际竞争力,最终产生“损了中国,肥了全世界”的结局。

    下游需求迟迟不见改善

    海外需求市场萎缩无疑成为全球经济持续走弱的通病,尤其是今年广交会清淡的场面更是令多数纺织企业清楚认识到了这一点。据统计,1—9月份,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同比增幅仅为0.5%,增速较去年大幅放缓23.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增速放缓25.5个百分点;服装出口额增速放缓22.6个百分点。

    外贸增幅萎缩令国内纺企销售受阻。截至10月中旬,国内纺织企业纱、布产销量见顶回落,同时产成品库存却重回升势。其中纱、布产销率较近三年平均值下降0.7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而库存却较近三年平均值上涨5.2天和15天。下游需求放缓无疑会引发上游棉花用量减弱,截至10月中旬,国内纺企原料棉库存使用天数较近三年平均值增加了3.4天。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郑棉1301合约正朝1305合约移仓,但远月贴水近月的格局却没有转变。由于新年度棉花依靠收储政策获得量价托底,在现货资源缺少的背景下,集中供应上市难以起到利空作用,但下游弱势需求难改却也抑制棉价迎来修复性上涨行情,未来一段时间郑棉料将进入上下两难的拉锯战格局。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防火资源网>赞同其观点,<防火资源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旧版本 | 闽ICP备09009213号
©2019-2021 FIRET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09213号-1在线客服 点击QQ交谈/留言 点击QQ交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