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中国进行生产“回岸”的不单只有美国。台湾的大型塑料企业也在认真考虑,随着中国大陆成本的日益上涨,是否要把部分生产迁回台湾。
正如美国围绕这一趋势展开的讨论一样,有时候更多的是传闻而非确凿的事实。但在近期举行的台北国际塑橡胶工业展览会(Taipei Plas)上接受采访的行业管理者表示,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台湾的制造企业正在重新计算在大陆生产的成本等式。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台湾企业把大量的生产迁往大陆,利用这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但随着大陆工人的薪资水平以每年15%的速度上涨,有些企业开始重新考虑让生产“回岸”。
台湾塑机生产商百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昌梁说,两年前,当台湾政府开始敦促企业考虑生产回岸时,企业管理者并未认真考虑过这一提议。
张昌梁说:“当时大家都把这当笑话一样一笑而过。而现在并不这么看了,因为大陆的薪资水平在确确实实地上涨。”
代表着台湾约700家加工和模具生产企业的一家行业协会说,有些生产可能会回到台湾,但他告诫说,有关回岸的讨论目前尚处在初步阶段。
这家设在台北的台湾区塑胶制品工业同业公会的总干事谢胜海说,加工企业正对此展开密切调查,他们想看看一些重要的客户,包括富士康这样的台湾大型承包电子生产商,将采用何种方法来应对大陆日益严峻的经营挑战。
他指出,即使把生产迁离大陆,也不一定就回到台湾本土,而是可能会转移至印度尼西亚、越南或东南亚等地。但事实上,台湾企业确实在大陆的经营中遇到了更多的问题,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行业官员这样说道。
谢胜海说:“他们感到把生产迁回台湾做起生意来会方便许多。”
参加9月21日-25日举行的台北国际塑橡胶工业展览会的一些跨国塑料机械公司表示,他们对台湾企业的设备销售有显着增长,他们认为中国大陆的生产“回岸”是推动销售增长的主要因素。
奥地利机械生产商威猛巴顿菲尔(Wittmann-Battenfeld GmbH)的东亚和澳大利亚总经理RolandPechtl说:“我们认为台湾的重要性在日益增加,因为客户正在把他们的生产从中国大陆迁回台湾。他们在迁回生产后通常会更新原有设备。这对我们是个好机会。”
这家总部位于奥地利Kottingbrunn的公司现正在台湾台中新建一座技术中心。这栋二层楼的建筑物占地2275平方米,拟定于明年5月投入使用。
Pechtl说,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台湾曾是巴顿菲尔注塑机销售旺盛的市场,但后来业务大幅减少,直到2008年开始有所好转,回复至1990年代初的水平。
他说:“在过去四年里在台湾取得的成功促使我们建造这座新中心。”
在本届展会的巴顿菲尔展台上,该公司展出了微成型机和自动化质控系统,他说,这类技术投资对台湾本地企业更有吸引力。
其他欧洲的机械生产商也通过展会上扩大在本地的影响力,他们表示其机械的本地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总部位于德国Lossburg的阿博格公司此次首次设立了自己的公司展台,而过去一直是通过本地代理商参展的,这次也展出了更多的机器设备。
阿博格公司的销售总经理Helmut Heinson说:“我们决定设立自己的公司展台…因为我们在台湾的业务有显着的增长,特别是在过去12个月里。”
他说,台湾本地的注塑机年需求约为2500台,使之成为重要的机械市场,其规模与巴西或印度相当,虽然台湾只有2300万人口,比巴西或印度人口少很多。
同样地,奥地利恩格尔公司(Engel Austria GmbH)在10年前就在台北橡塑展上设立了展台,现在也注意到了本地需求的增长,该公司的驻沪销售总监Thomas Aubock这样说道。
台湾媒体也报道称,台湾制造企业正在考虑回归。
台湾英文报纸《中国邮报》在9月底发表了名为以“Taiwan could be ready to embrace firms returning from China”(顺应形势,台湾准备好欢迎企业从大陆回归)的报道,援引了台湾机械生产商台中精机公司总裁的话说,过去一年来,该公司相当一部分的设备销售从大陆迁回了台湾。
在台中精机的展台上,其海外营销部门经理李春明未对《中国邮报》报道中的言论予证实。台中精机不只生产塑料类设备,尚不清楚该公司总裁在报道中的评论与塑料机械相关的有多少。但李春明说,一部分生产确实正在迁回台湾。
《中国邮报》的这篇报道称,据预期,从大陆迁回的台湾企业今年的投资额将达500亿台币,自2006年以来,这些回归企业总共创造了27000个就业机会。
台湾的小型模具生产商和注塑商藤旺企业有限公司在台湾彰化建有唯一一座工厂,该公司称,制造企业有意将生产迁回台湾,但要在本地找到足够的劳动力却是个问题。
在藤旺公司展台上接受采访时,其销售经理姚程怀说道,一些台湾企业,包括他们的公司,在台湾工厂的工人都是从越南或泰国招来的。
姚程怀说,企业和政府机构希望能够提高对从其他亚洲国家输入的劳工数的规定上限,但目前在这方面与工会仍有分歧。
他说:“劳工团体认为外国工人会抢了他们的饭碗,但我们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工人。”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台湾制造企业能从大陆的生产回岸中获得显着的益处。
总部位于高雄的热流道生产商双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廖健郎说,台湾的生产成本本来就高,从这一趋势中获益更大的将是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国家。
然而,台企生产迁移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为台湾的塑料加工企业在亚洲各地都建有大量工厂。
在台湾机械生产企业每年15000台的注塑机产量中,有很大部分被供应给在亚洲各地生产的台湾制品加工商,仅这一项就使台企的生产地选择成为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