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三大主力船型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订单量骤跌,造船市场迎来霜降。正当船厂为订单量持续减少锁眉时,LNG船型需求增量与其他船型相比名列前茅,这对船厂而言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并非所有船厂都能获利。中国船厂十年磨一剑,今年终于首次获得LNG船出口订单,以沪东中华造船为首的四大船厂均成立大型LNG船研发项目组。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打造LNG船正逢其时,巨额利润也吸引着竞争者。中国抢单实力怎样?又将如何抢单?带着一系列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LNG船成船厂救星
今年7月,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分析报告显示,1–5月,全国造船三大指标即船舶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以及手持船舶订单量持续下降。其中,承接新船订单量跌幅最为明显。前5个月共承接新船订单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随着这三项指标的下降,船厂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6%。由于银行对船舶行业的拨款逐渐捉襟见肘,传统三大主力船型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的新造计划正被冷眼旁观,唯有LNG船订单情况良好。
根据权威造船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统计,尽管1–5月全球新船订单同比下降50%,但LNG船订单量却同比增长24%。克拉克森表示,大抵从去年开始LNG船正式成为市场宠儿,全球订单量达51艘,预测今年将会产生超过40艘新订单。挪威ParetoSecurities预测2020年全球将需要782艘LNG船,商船三井认为未来十年LNG船需求将超过100艘,挪威船级社则认为2015年全球LNG新船订单将达到500艘,到2020年将超过千艘。
在全球运输业竞争激烈、油价高企以及节能减排呼声高涨的影响下,人们出于成本和社会责任,纷纷将目光投向耗能较低的绿色能源。比石油便宜且储量丰富的LNG,以其绿色、环保、高效的优势,成为全世界的首选能源,并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发展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自日本发生核电站泄漏事故后,全世界开始日益关注环境能源问题,天然气需求日渐上升。美国正在计划LNG-FPSO订购项目;法国已完成薄膜型LNG-FPSO(LNG/LPG年产100万–370万吨级)的基本设计项目;挪威Statoil公司引进年产360万吨级的FLING项目;澳大利亚正考虑FLNG的气田开发项目。
此外,LNG船需求量的增长还取决于气源出口的情况。当前澳大利亚、卡塔尔、尼日利亚、也门都建立了气源出口项目,2016年之后还将新增美国。美国由于页岩气体大量增产,LNG明显过剩,今后来自美国的LNG将会大量出口,届时LNG船运力将水涨船高。
根据商船三井的预测分析,2015–2020年,市场对于LNG船的需求增量约为20艘,船厂将在今后数年持续得到订单。面对如此旺盛的订单需求,于船厂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
向来懂得未雨绸缪的中国船厂,正紧盯LNG船订单。5月,全球LNG船订单36艘,中国船厂拿下了其中的6艘。6月,美孚/商船三井4艘LNG项目船中的第1艘在沪东中华造船开工,这也是中国船厂首次接获LNG船出口订单。
中国保持追赶态势
从1999年成立研究LNG船专门小组到今年1月首次接获LNG船出口订单,耗时13年,中国船厂才为LNG船出口建造史写上开篇卷首语。1999年,沪东中华造船成为中国第一家参与LNG船研发及建造工作的企业,这些年先后完成技术攻关项目80余项,成功申请“专用绝缘箱制造专利”、“泵塔制造专利”、“大型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船关键技术相关的专利”。至2010年,沪东中华造船终于不再受国外技术专利的羁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LNG船系列化以及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性。
自2008年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LNG船“大鹏昊”正式交船运营后,中国LNG船建造技术开始引起世界关注。2009年又有5艘LNG船成功交付。在这批LNG船上,国产优质船用钢板与低温不锈钢材料、玻璃棉、低密度刚性绝缘与柔性绝缘等技术都得到充分应用,沪东中华造船还向市场推出拥有自主产权的16万立方米薄膜型电力以助推LNG船自主建设,并成立大型LNG船研发项目组,展开更大型的22万立方米薄膜型电力。今年,商船三井对沪东中华造船抛出橄榄枝,向其订造4艘LNG船,计划2014–2016年完成交付。
除了争取国际先进技术,中国各大船厂同时兼修“自我素养”。大连船舶重工已建立LNG船大型模拟舱,并且通过国家验收;江南造船厂、中远川崎也参与了本国LNG船的招标;熔盛重工正在加紧LNG船项目的开发。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TradeWindsShippingChina”上有消息指出,中国供应LNG会出现缺口,预计2015年中国对LNG的需求将达到每年3100万立方吨,届时中国需要超过65艘LNG船。近五年LNG船每年运力将增长17%,中国现有LNG船仅5艘,需求空间极大,这块香喷喷的“天鹅肉”自然吸引国内各大船厂的目光。
工业技术装备成“拦路虎”
中国LNG产业发展迅猛,在应用技术与储运装备上取得积极进展,完全具备小型LNG工厂和LNG卫星站系统的设计与建造、储运装备生产能力。但在大型低温LNG储罐标准以及设计、建造专利技术方面仍显不足,这正是目前制约30000立方以上LNG储罐实现自主设计、建造的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孙兆虎表示:“由于起步晚,中国大中型LNG技术装备落后国外20年。”中国LNG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不争的事实。哈尔滨工业大学低温与超导技术研究所所长贾林祥认为:“追赶的重点是攻关大型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大功率驱动电机、全负荷变频机、大型LNG储罐等关键设备。在这些关键设备研发上,要立足于现有基础,提高技术水平。”
面对国外公司在LNG关键装备市场的垄断,国内科研攻关正在跟进发展自主LNG关键装备。对此,贾林祥希望国内各大技术企业及机构投入到LNG关键设备国产化队伍中,努力达到既不“气短”,又不“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