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江苏南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钢结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由于其强度高、自重轻、跨度大、吊装施工方便和节约木材等优点,近年来建造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而随之钢结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对我们消防部队的保卫任务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2011年至今,南通地区就发生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7起,都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总结,下面本人就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排烟环节谈几点粗略的想法:
一、烟气的危害性
烟气是由物质燃烧产生的云状产物,它的主要成份是过热的无色气体(如空气、CO、CO2、HCN、NO2、H2S等),还有大量凝聚成不透明的云状的弥散蒸气细滴和弥散的固体微粒。烟气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不透明的固体微粒和蒸汽细滴降低了能见度,刺激人的眼睛,从而妨碍人们从火中逃出和施救工作的开展;二是高浓度的有毒气体使人中毒昏迷以至死亡,如火灾中CO、CO2、HCN、NO2、H2S的含量远远大于正常值,高浓度毒气是火场中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其中由于CO致死的人数占死亡人数的40﹪;三是大量烟的存在造成空间局部缺氧,使人窒息而导致人体机能显著衰退,在火场中的能动性大大降低。
二、烟气形成扩散的原因
根据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相关规范,一般都属于丁、戊类建筑,此类建筑不需要设置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大都是以烟气浓度或温度为信号进行探测的)。普通建筑的楼层高度多数在6m以下,火灾烟气能够很快到达顶棚,因此这类探测器是适用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烟气到达十几米或几十米的高度时,其温度和浓度都大大降低,不足以启动火灾探测器,即使启动,下面的火势也早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延误了早期灭火的有利时机。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发展的初期增长阶段,随着放出热量迅速增多,在可燃物上方形成温度较高、不断上升的火羽流。当羽流受到顶棚的阻挡后,便在顶棚下方向四面扩散开来,形成了沿顶棚表面平行流动的较薄的热烟气层,达到了一定厚度时又会慢慢向中部扩展。由于绝大多数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没有分隔物,热烟气在十几秒到几十秒内就会升到顶部,并进一步形成烟气层,会在顶棚下方形成逐渐增厚。当火灾达到充分发展阶段,热烟气层的温度与中心温度相差无几。
三、排烟的原则
(1)排烟口尽量靠近火点,可在构件耐火极限时间范围内,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破拆燃烧点正上方天窗,使燃烧范围集中,减少横向蔓延的速率,使烟气和热从上方迅速导出。
(2)送风口尽量接近水枪阵地,即安全系数较高处。
(3)在整个排烟过程中要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烟热在局部积聚。
四、排烟的方法
在建筑防排烟工程中,常用的三种方式是:自然排烟、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是控制烟气下降的常用方法,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同样适用。
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前者,与机械排烟相比自然排烟有其自身的优点。一是无大的动力设备,运行维修费用也少,且平时可兼作换气用;二是在顶棚开设排烟口,自然排烟效果好。
(1)自然排烟。合理选择破拆口,不可随意破拆建筑的承重钢构件,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致发生大面积的倒塌伤亡事故。在火灾扑救中不能盲目破拆建筑门窗,要合理应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实施科学破拆,一旦破拆位置不当将会使火势迅速的扩大蔓延至整个空间。首先要对采光带进行破拆,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破拆燃烧点正上方天窗,使燃烧范围集中,减少横向蔓延的速率,使烟气和积热从上方导出。其次,对于屋面为彩钢板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由于彩钢板接缝处多为铆钉连接,破拆时,可利用专业工具或起子、撬棒、铁铤对铆钉进行去除,扩大接缝处的空间,从而达到自然排烟的效果。另外,在整个排烟过程中要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避免烟热在局部积聚。同时,屋面人员要与地面内攻人员保持联系,屋顶破拆与地面水枪冷却掩护同步实施。
(2)机械排烟。利用排烟车、排烟机把着火区域中所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称为机械排烟。在火灾发生初期,这种排烟方式能使着火区域内压力下降,造成负压,烟气不会向其它区域扩散。就机械排烟问题,本人参考资料分析其原因,认为:一是移动排烟设备应设在室外,如果设在建筑物内,排烟口没有直接朝向窗口,而是对准墙面,就会影响到烟气的排出。二是排烟设备是根据排烟现场需要排烟量多少设计的,对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由于没有设置防火分区,机械排烟效果自然不会太明显。
因此,对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而言,最佳的排烟方式应是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相结合,尽量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可以使新鲜空气沿最短的路线到达我们消防队员的作业地带,为消防队员提供呼吸保护,也是空间内的烟气处于一种流体循环状态,为我们消防队员处置此类建筑火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