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防火材料-网上贸易平台 | | WAP浏览
服务热线:4006555305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防火材料及制品 » 资讯 » 正文

各项政策频频出台 国内防火保温市场一片利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866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近年来,我国管道保温、冷库保温、墙体保温、外墙保温等保温工程行业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与保温工程相关的其他行业也跟着“水涨船高”,比如管道保温材料的飞速发展。尚普咨询建材行业分析师指出:预估,到2020年底,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保温节能市场空间大约可达到5万亿元左右。当前,国内约有420多亿平方米既有建筑,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要进行保温节能改造。另外,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20亿平方米,新建建筑保温节能造价按100~150元/平方米计算,每年新建筑节能造价约有2000~3000亿元。如今,国家建筑节能政策要求所有的新建或改造项目必须要有保温,因此保温市场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市场出现了防火等级为A级的防火保温材料,如岩棉、泡沫玻璃、酚醛泡沫等。但这些材料一方面由于价格太高;另一方面由于应用的保温系统体系不完善,在粘结强度,层间材料的兼容性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这些防火等级好的材料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很好的推广。我国的外墙外保温企业应大力加强防火基础研究,加快墙体保温行业技术创新,尽早研发出防火级别更高,且能够形成产业化规模,价格易于市场接受,既节约资源,又可重复利用的低碳类新产品、新技术,以应对行业洗牌.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1-2016年中国防火板面纸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同时,现在建筑保温还必须要解决防火问题,保温含义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当前,墙体保温市场上,防火性能达到B1级的企业少之甚少,达到A级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谁能抓住机遇,谁就将获得很好的投资先机。 

一、在央视新址大楼发生大火之后,2009年9月25日,为有效防止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引起的火灾事故,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了《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以下简称46号文)。本规定是政府为引导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行业健康发展,在消防安全方面开出的第一剂处方。然而,处方开出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以多处复发的趋势蔓延。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和防火安全从“行业之争”正式上升到政府不得不加强干预的“政策之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3月14日,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公消〔2011〕65号文件(以下简称65号文),对容易造成防火问题的外墙保温材料选用进行临时戒严,规定在新标准发布前,从严执行46号文的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

二、建材行业:高分子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快速成长

工信部印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5%,两大类化工新材料受益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十二五”预计新材料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规划重点扶持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以及前沿新材料六类新材料的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与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两类化工新材料受益。

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化工新材料市场空间巨大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将对化工新材料产生巨大需求,其中主要包括:

(1)新能源:“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以上,共需高性能玻璃纤维50万吨、高性能树脂材料90万吨;(2)节能和新能源汽车: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需要电池隔膜1亿平方米/年、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盐1000吨/年、正极材料1万吨/年;(3)高端装备:大型客机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比重大幅增加;(4)新一代信息技术:2015年,TFT混合液晶材料需求达400吨/年;(5)节能环保:“十二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需求将超过230亿平方米/年,保温材料产值将达1200亿元/年;(6)生物产业:2015年,可降解塑料需要聚乳酸(PLA)等5万吨/年、淀粉塑料10万吨/年。

先进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氟硅材料、功能性薄膜材料

特种橡胶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扩大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R)、异戊橡胶(IR)、聚氨酯橡胶、氟橡胶及相关弹性体等生产规模,加快开发丙烯酸酯橡胶及弹性体、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耐寒氯丁橡胶和高端苯乙烯系弹性体、耐高低温硅橡胶、耐低温氟橡胶品种;工程塑料加快发展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0)和聚苯硫醚(PPS)等产品,扩大应用范围,提高自给率。

大力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聚合物产品。着力调整含氟聚合物产品结构,重点发展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及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等高端含氟聚合物,积极开发含氟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加快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和光学聚酯膜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进程,鼓励液体、气体分离膜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

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发展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纤维

碳纤维将加强高强、高强中模、高模和高强高模系列品种攻关,实现千吨级装置稳定运转,提高产业化水平,扩大产品应用范围。扩大间位芳纶(1313)生产规模,突破对位芳纶(1414)产业化瓶颈,拓展在蜂巢结构、绝缘纸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高性能聚乙烯纤维(UHMWPE)干法纺丝技术及产品,突破纺丝级专用树脂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维持化工新材料行业“推荐”评级

我们维持化工新材料行业“推荐”评级。国家政策的产业升级方向以及国家总的发展主线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产业等产业相关新型化工新材料长期投资显著,建议买入并持有“技术难、壁垒高、需求新、估值低”的相关新材料个股,包括烟台万华、东材科技、多氟多、金发科技。

三、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临近 工程塑料将崛起

“十二五”新材料规划将在近期对外公布。而对于特种橡胶及工程塑料等两大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家也将展开布局。工程塑料作为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化工新材料将受益于政策扶持及下游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车用改性工程塑料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组成材料,中国年需求达150万吨以上,预计未来几年也将保持12%以上的增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七大特种橡胶基地呼之欲出工程塑料将崛起

“十二五”新材料规划将在近期对外公布。而对于特种橡胶及工程塑料等两大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家也将展开布局。

了解到,中国将重点建设北京、广东、湖南、甘肃、吉林、山西及重庆等特种橡胶基地,同时打造江苏、上海、河南及浙江工程塑料基地及广东改性材料加工基地。目前,特种橡胶和工程塑料自给率均只有30%。

中国将在北京、广东、湖南、甘肃、吉林、山西及重庆等7地区建成特种橡胶基地,这些基地将以中石化、中石油及中国化工为依托。

目前,中石化旗下的燕山石化、广州石化、巴陵石化、茂名石化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而甘肃、吉林和山西等地也有中石油及中国化工的子企业身影。如蓝星集团在2003年对山西合成橡胶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截至今年5月底,该公司实现了产值8000万元、生产氯丁橡胶3000多吨。

中石油、中石化等两大央企的合成橡胶生产量,近年来增速较快。仅2010年,中国石油(601857:9.80,+0.07,↑0.72)合成橡胶产量为61.9万吨,同比提高了47.4%,是所有化工产品中产量增幅最大的;中国石化(600028:7.12,+0.02,↑0.28)在同年产出合成橡胶122.2万吨,同比高涨9.5%,也大于其合成纤维的增幅。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提醒,目前一些进口的合成橡胶(包括特种橡胶在内)之所以能进入中国,并不是中国企业生产不了这类橡胶制品,而是大客户如跨国轮胎企业、橡胶制品公司有了相应的海外合作伙伴,其供求关系难以打破。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要重视产品需求和客户关系,生产适销对路的特种橡胶才行。此外如日本住友、旭化成、德国朗盛、台橡等公司也在大陆陆续加码产出特种橡胶,本土公司还需要抓紧时间研制特种橡胶产品并使它们尽快产业化,供应中国外市场。

除了特种橡胶之外,中国急需的另一种产品为工程塑料。未来将以蓝星化工、云天化(600096)、神马集团及金发科技(600143)为重点,建设江苏、上海、河南、浙江等工程塑料生产基地、广东改性材料加工基地。

前述化工研究员向记者表示,行业内比较热门的产品主要是车用工程塑料。如金发科技就计划增产80万吨的高性能车用塑料、10万吨的ABS和10万吨环保PC等产品,新产能合计123万吨,是2011年产能的2倍。

而工程塑料所涉及的品种也非常广泛,如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环氧树脂等。

国外一些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尚未搬迁至中国,海外企业的产品虽然技术含量较高,但其售价也不菲。中国企业仍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产能。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防火资源网>赞同其观点,<防火资源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旧版本 | 闽ICP备09009213号
©2019-2021 FIRET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09213号-1在线客服 点击QQ交谈/留言 点击QQ交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