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红酒市场营销制胜的三个必备
在这个“营销”、“市场”、“竞争力”等时尚词语满天飞的时代,提起营销,总会让众多的企业及高管又爱又恨:企业若生存,就必须有竞争力,企业若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要做好市场,若做好市场,就必须会营销,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从这一道理可以得出结论:进口红酒若要成就市场,关键是要学会灵活运用“营销”这一手段。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成功利用营销手段运作市场成功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但是在这些辉煌的脚下,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尸横遍野”“血肉横流”的弱势企业。
“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新进进口红酒企业都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关键在于企业要有积极的态度,以改革求变谋生存的思想,深度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增强企业实力。
在此前提下,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于斐先生应市场变化提出了动态平衡营销理念,其独到的观点是:进口红酒营销过程不是静止的平面或形式上的改变和调整,而是一个动态性的产品与市场博奕中所演绎出的平衡状态,产品除了内在品质的完善、技术含量的领先和生产工艺上的先进外,一方面它需要有区别于同类对手独到的定位、卖点和差异化的操作模式,换言之,就是要有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关键是不能所有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围绕产品的自身物质属性绞尽脑汁,而需要怎么考虑把内在的优势和外在的推广手段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充分彰显个性化的特质。以达到内外之间的平衡以及在双方对接产生的落差中通过多种动态调整方式给予充分弥补,从而规避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动态平衡营销的理念,即差异化、生动化和人性化。
差异化营销——在竞争中占尽先机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要么具有成本优势,要么实行差异化战略———有差异才能有市场,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进口红酒要立足市场,首先要有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产品或服务。在各行各业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必须在开发产品时就立足创新,在运作过程中营造差异化优势,实现业务、产品和价格的优化组合,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同时还要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寻求新的“顾客”增长点。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市场差异化的关键是做好细分,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市场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市场细分不足,而市场细分实际上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消费者聚合在一起。
目前绝大多数进口红酒的市场细分多是以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和教育程度等人口变量作为细分标准。这里的问题在于即使是这些人口变量都相同的人群,他们在行为和心理上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于本身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进口红酒来说,仅以人口为标准的细分无疑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人口细分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进行行为或者心理上的进一步细分。
首先,从配餐的角度来说进口红酒本身已经进行了细分。例如,西餐、海鲜、烧烤、甜品都有相应的配餐酒。
其次,以行为细分来说,政务和商务应酬、日常家庭饮用、朋友聚会、自饮、约会、喜庆、生日、节日、发烧友品鉴、收藏等都是行为细分的来源。
再以心理细分中较常见的生活方式细分为例:青年人追求浪漫和小资情调;一些富裕阶层想体验贵族的生活方式;又或者老年人对于保健养生,女性对于美容都可以作为细分标准。
细分只是进口红酒差异化营销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要-全球品牌网-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市场细分只是营销的开始。
每一个细分市场如何进入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例如,对于发烧友品鉴市场,它在产品组合、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上就明显区别于其它细分市场。但是,这种市场细分又是可复制的,无法真正区隔市场。所以,我们还需要用产品差异化进一步提高区隔市场的壁垒。而红酒丰富的品牌资源正是产品差异化的来源。以法国红酒为例。法国有八大产区,每个产区里又有若干个小产区,再加上葡萄品种,年份、酒庄,甚至酿酒师上的差别,无疑为进口酒带来了相当丰富的产品差异化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将这种资源和市场差异化相结合,那这种结合就可以形成企业的独特定位,而这种独特的定位正是进口酒在目标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