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青稞粥的创新启示
一、新产品的不断涌现
近日,世界第四中国老大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推出了新型高原方便食品的“杏仁青稞粥”火热上市,还没等到我尝出什么味道,食品行业和媒体已经是一片掌声,其关注点和赞赏点集中在高原特色和健康平衡上,这当然好。但是我在想,“青稞粥”之外还有什么味道。
在此之前不久,中国最大的国字号粮食加工及出口企业中粮集团转型,大规模进军全产业链式的食品,接连推出了“五谷道场”方便面、“福临门”品牌大米、“悦活”果汁和果蔬汁等终端消费品牌产品。
无独有偶的是,近半年以来,我们福来公司接二连三地接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邀约并达成合作,这些企业要在原来品牌荒芜的厨房餐桌食品市场里大做品牌:中国最大的苹果外销企业华圣果业,开始打自己的品牌做内销市场;张仲景大厨房创新品类,推出仲景香菇酱,悄然畅销,现在开始建设中国最大的香菇深加工产业基地,进军全国市场;原区域性的皇家贡品沁州黄小米,将产品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进军城市高端市场,同时推出深加工功能产品“小米粉”;湖北大明水产依托“鱼米之乡”资源,开创淡水鱼品牌,抢做鱼老大,打造水产领域的“双汇”……
食品行业新一轮掘金大潮开始了。实力企业不再潜伏,纷纷加大力度,在看起来十分传统的食品领域发力。有的进入厨房餐桌食品市场做品牌,像中粮、华圣,有的抢占稀缺的产地资源,在食品的深加工上创新,像娃哈哈的青稞粥、河南新郑奥星的枣片等等。
二、掘金,厨房餐桌食品市场和产地特色产品深加工市场。
发现一个行业和品类市场,比发现一个产品市场重要。
食品行业看起来传统但实质上不传统,它是与时俱进的产业。同时,行业内各个细分行业和品类,发展得极其不平衡,充满了机会,
中粮集团、娃哈哈正是发现了这个正在生长着的大趋势开始大举挺进,现在正是进入厨房餐桌食品市场和产地特色产品深加工市场做品牌的大好时机!
西方市场实践告诉我们,当人均GDP过3000美元后,品牌竞争开始从大宗生活必需品向小宗生活用品和类生活用品领域漫延,从主流常规产品领域向冷僻偏门领域扩展,从原有品类向创新品类发展。在洗手液都拥有品牌的时代,品牌竞争已经从客厅、浴室进入到厨房。
可是,也许你没有想过,长期以来,在我们天天消费的粮食、水果、蔬菜、鲜肉、海鲜、禽蛋和众多调料、辅料,一直是品牌荒地,无人重视,不会深加工、不会包装、不是品牌化,以原生态在市场上裸奔着,……产地特色的产品深加工一直是中小企业在折腾,大企业似乎不屑,品牌不强,市场集中度很低。
品类是品牌生长的沃土。这是中国下一个大品牌的集中诞生地,这是诞生伟大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机遇,这也许是未来30年最后一次大发展机遇!
三、产地特色不是束缚,恰是品牌之源,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
一方水土出一方名品,我国地大物博,几乎每一个区域都有闻名全国的名品。但是长期以来,具有强烈产地特色的产品都说好,就是做不大,做不成大品牌。
除了一些品种受规模不大的限制外,产地企业把产地资源当作品牌,致使产品名称像公共厕所大家共用,谁都不珍惜。像“东北大米”、“沙田柚”“阳澄湖大闸蟹”这种用产地名称当作品牌名称是做不成品牌的。显然,这不是产地的错。
产地,是粮食、水果、蔬菜等产品的名片和身份证,这些产品的品种、质量、口味与产地密切相关,产地特色不是束缚,恰是品牌之源,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娃哈哈将“青稞粥”资源抢占了,如果有人跟进,那只是模仿品牌,市场不会大,更不会被人尊重,就像娃哈哈的杏仁露,怎么也干不过“露露杏仁露”一样。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怎样做产地属性很强的食品品牌?
一是用法律手段独占品类,独享品牌,这是最彻底最理想的办法。
独家使用地域名品品牌,似天方夜谭,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虽然很难,但不是完全不可能,竹叶青茶就做到了。
竹叶青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用法律武器辅以经济手段,以15万元的代价收回其它厂商使用的“竹叶青”商标。从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茶产业发展的共用品类品牌的共性顽疾。如今,竹叶青成为中国当代响当当的高档茶品牌的典范。
辽参的代表“长海海参”今后不能随便叫了。2009年2月13日,全国首例海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海海参有了“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