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搞理论研究的人缺乏实践、搞实际工作的人缺乏理论研究,这是当前的大问题!前者搞不好研究,后者搞不好实践。”
特别是对搞实际工作的人来讲,不进行理论研究是不行的。并且不能只是学习现成理论,而是必须研究和生成属于自己的实践理论,必须以钻研的精神投入到实践中去。
15“没有在基层锻炼过的干部难堪大用,没有带过队伍的干部身上终究欠缺点什么!”
最好直接带过兵,就是不一样。有时带将还容易一些。带过兵的人,才真正会体谅兵,会体谅带过兵的人,会对企业有感情。
16“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加强日常考核,比什么都重要!”
每件事都从管理的角度去做,每件事都从考核的角度去做,把所有的管理都放在每件具体的事情当中去做,把所有的考核都放在每件具体的事情当中去做,这比开多少次干部大会、开展多少次主题教育活动都强。
17“领导干部参加培训,不能抱着解决自己企业具体问题的态度。重要的是促进思考,获得启发,掌握思想方法。”
培训并不能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培训只是给受训者提供了一个思考解决自身问题的平台。有的干部要求讲课的教授告诉他解决自己企业具体问题的办法,并且是拿来就管用的办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无理要求。教练能拿金牌还要运动员干什么?
18“培养干部是最大的业绩!”
要实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培养一级,要把自己培养了多少名优秀的干部作为业绩去看待、去追求。
19“不妨正式地问一下干部,如果可以选择,更希望和谁搭班子?”
在目前干部体制下,配备显得特别重要。配备好两个“一把手”,更是特别重要。
20“有些干部的政绩观是不出事,发展观是提拔干部。这样的干部,有再高的水平也不能用。”
遇事先看自己承担多少责任,有一点责任就想法推掉,只捡提拔干部的方案提建议,这样的干部不能用、更不能重用。
21“对下属讲100个道理,不如说明白、说透彻一件具体事情,这才是管理,才是企业管理之道。”
自己从实践中悟出来的道理,才是印象最深刻的、今后也最管用的道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每个工商管理硕士必须读800个案例,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才是管理的正道。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像背唐诗宋词一样去熟悉典型案例。
22“暴君式管理不好,暴民式管理好吗?也不好。”
泛论*,会犯大错。不管什么模式的管理,有效才是最好的。没有质量的*、低级的*、形式上的*,没有用,只有害。
23“少谈认识多出招。”
坐而论道,一个顶俩,这不行。谁都说得出一大堆道理,关键在行动,关键在干事,关键在能不能干成事。
24“消灭敌人的最高境界是把敌人变成朋友或资源。”
国企的干部工作特殊性极强。不称职的干部总是有的,而且还不少。不称职又免不了,怎么办?何妨做朋友,往好里影响一点点也是好的,至少对了解点情况是有益的。
25“不要迷信别人的理论,迷信他人的创造,要信仰自己的实践,信仰自己的创造。”
别人的理论和创造我们可以学一点,也不需要多,接受启发就够了。关键是要在自己的实践中慢慢体会、慢慢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创造。
26“一定要这样理解乐观的意义:乐观只是方法,并且全部是方法——而不应只是基于对现实的判断。”
中国的老人大都相信73、84是个“坎儿”,不敢活过圣人的逝龄,久而久之形成不良心理暗示,很多人真就活不过去。国企有良知的干部不免对现状有些悲观,其实大可不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胜固欣然败亦喜,是一种对待事业、对待生命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27“定制度,有时不如定惯例。”
幻想用一个制度管住100个事,在国企几乎不可能。莫如就事论事,为相同的事定下规矩,形成近乎铁则的惯例,还好办些。尤其新官上任,最喜欢先定一大堆制度,最后都会是废纸。
28“在国企,全部的事都是特事,都需特办才行。”
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这是国企的特征。根本不可能的事却大行其道,这也是国企的特征。把原本可能的事情搞得毫无可能,这还是国企的特征。